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2節,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否實施,是否會被皇上罵的狗血淋頭,都應該由太子率先提出,而太子卻讓燕王搶了先,這是第一個錯處。”

作者有話要說: 猜猜剩下兩個錯處。朱標這個太子後人美化了很多,覺得他活的長一些,或許歷史是另一個結果。

其實,咳咳,就憑他寵妾滅妻,嫡庶不分這一點,夠嗆能改變結果。

☆、第176章 風雨故人

太子對宋濂十分敬重,他和宋濂相處的時間比親爹洪武帝都長,兩人是君臣、是師徒,也有些父子情分在。因此宋濂通常有話直說,以長輩的姿態教訓太子,言語間甚少拐彎抹角的勸諫。

朱標乍一被打臉,先是一懵,而後忙解釋道:“老師,並非我膽小怕事,不想擔當責任,在宮中時,我也時常勸諫父皇,屢觸龍鱗,被罰跪捱罵也心甘情願。但今日燕王的計劃實在太過荒唐了!挖自家祖墳,簡直大逆不道!”

宋濂反問道:“雖然聽起來荒唐之極,但燕王言之有理。其實沒有什麼完美無缺的計劃,任何計劃都有缺點。但至少燕王的理由都是事實,證據確鑿。這封秘折今天半夜送到皇上那裡,皇上肯定會罵燕王不孝,不敬祖宗,但也會覺得燕王悲天憫人,心懷天下,胸襟寬闊。”

朱標依然不明白,問道:“孝道當先,父皇以孝治天下,不敬祖宗豈是人子所為?”

宋濂則冷冷一笑,“錯,孝道是人倫,是上位者教化世人的手段。忠孝節義,忠排在孝前面,太子是儲君,身為儲君,應該忠於天下,忠於一個儲君的職責!太子殿下,燕王越俎代庖,以後不可不防。”

朱標恍然大悟,說道:“老師,此事是我錯了,可四弟他向來如此,性子冷硬,說話直接,但他對我一直恭恭敬敬的,並無僭越之舉。”

宋濂說道:“你知道錯就好,以後莫要再犯。防人之心不可無。不管燕王有心無心,他此舉必定會讓皇上刮目相看,也會引得朝中那些別有用心的投機之輩投靠依附。”

朱標應下,“是,老師。”

宋濂還是搖頭,嘆道:“太子第二個錯處,就是處事過於搖擺,不夠堅定。其實燕王提出建議後,太子完全可以當即反駁,打消燕王寫密信上奏給皇上的想法,決心不惜任何代價堅守鳳陽。”

“正如燕王所說,現在鳳陽有上萬軍士守護,維修堤壩,大雨將停,熬過這幾日就好。可是太子卻被燕王動搖了心志,預設了燕王的做法。被弟弟牽著鼻子走,這是身為兄長的大忌啊。”

朱標聽了,頓時羞愧難當,“老師,淮河下游那麼多百姓和良田,我也擔心將來鬧□□。”

宋濂見太子垂頭喪氣的樣子,安慰道:“燕王征戰沙場多年,見慣了生死,犧牲一部分人是長見的事情,他才會冷靜的提出以小保大的想法。而太子菩薩心腸,希望能保住所有人,所以遇到這種人命關天的大事時會搖擺不定。不要緊的,太子以後歷練多了,決斷之心絕對不亞於燕王。”

有了老師的鼓勵,朱標重拾信心,挺直了脊樑,對著宋濂拜了拜,“請教老師指出第三處錯誤。”

得到太子如此禮遇,宋濂摸了摸鬍子,說道:“這第三處其實還是太子欠缺經驗。太子代替皇上來鳳陽賑災,但提出以死守護堤壩卻是燕王。雖然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但太子至少應該做出以死守護家鄉的姿態來,不能就這樣逃到韭山避險。”

太子說道:“可我已經寫了手令,命燕王督陣指揮了。這個時候改變主意收回成命,恐怕適得其反。”

宋濂說道:“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此時尚有補救的機會,太子可以先在安置百姓的營帳裡張貼告示,讓老弱婦孺之輩先撤到韭山,甚至可以讓出太子車駕,載著走不動的老人上山。”

太子果然按照宋濂的建議行事,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