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陛下你可不能學楊廣
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1章 陛下你可不能學楊廣,人在南宋,我與蒙古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以有些商人就可以考慮幹這種事。
另外在超過一個月的行程中,朝廷還會和商人另外商量補貼,總之趙與芮這邊的損耗保證,不管有多遠,都在百分之十以下。
他們的海船現在運到海叄威那邊,繞過高麗行程超兩個月,運二十萬石糧,付出的費用都不會超過兩萬石糧價,並且只支付錢銀,到了海叄威還是二十萬石糧。
而且這樣承包之後,商人也有監督作用。
商人在臨安接糧二十萬石,是要簽字畫押的,你要像明朝一樣,剛從倉庫出來,到碼頭就變成十萬石了,商人們不接啊。
這種運到其他地方,是要被砍頭的,少了十萬石,還不查抄他滿門。
漕運在歷朝都是官辦,趙與芮在進入元貞二年時,改為民間承包運輸,朝廷省心省錢,又省糧。
同時,為保障商人利益,保證讓他們能安心幹這行,朝廷從商人中選出願意專門經營這行的,和他們簽定合同。
十年起籤,上不設限,你家要是願意,一百年幹這個都行。
只要你不通敵判國,不造反作亂,朝廷不能隨意更改商人。
這樣有商人就願意買五十條船,或三十條船專門幹這件事。
別說一百年,起碼趙與芮在位幾十年,你們家可以一直幹下去。
不然有人買了十條船,才幹一兩年,朝廷把你換了,那就損失慘重,船賣出去就得折價。
這些為朝廷專門做事的商人,後面就被封為皇商,朝廷會給予各種優待,各種照顧,以鼓勵商人們主動幫朝廷做事。
朝廷種種條例出來之後,願意承包的商人非常之多,還得報名爭取。
其實運一萬石才賺一百多貫,利潤相當之低,能運一萬石糧的船運其他貨物,賺的可遠遠不止一百多貫,這種活大多數海商都不會幹。
但因為幫朝廷運糧有各種其他優待,朝廷還承諾可以承接其他工程,包括一些非軍事建築工程,都開始向商人們承包,還有朝廷特賣的商品也向商人們開放,這麼多優待之下,為朝廷運糧成為一件美差事,哪怕這件事上貼錢,其他方面也能賺回來。
進入元貞二年,趙與芮召集工部官員,考慮黃河治理的事。
黃河的治理在歷史上都是一大問題,南宋歷史上是真沒辦法,那會經常打仗,蒙金宋不亦樂乎,誰都沒功夫管到黃河。
靠近黃河的兩淮流域,原本是宋朝糧田最多最好的地區之一,結果因黃河沒什麼治理,到處都是問題,損失了大量的優質糧田。
元貞二年新年過完沒多久,工部尚書徐元帶著一群工部官員來到選德殿。
這些官員在過去兩年裡一直在觀察黃河,尋找治理方向和手段,也做了很多功課,今天正式向皇帝來彙報。
工部官員陳戴向皇帝彙報,黃河治理從春秋戰國開始以鞏堤為主,而在之前,都是以疏導為主,到漢朝時,黃河缺堤很多,主要原因是當時主河道的發育和治理不當產生的。
漢武帝元當三年,黃河在瓠子口決堤,洪水遍及十六郡,武帝派了十萬民工去堵,沒有成功,洪水氾濫了二十多年。
一直到元封二年,過了二十多年後,漢武帝不服,下定決心再次搞定他。
這次他動員了數萬軍隊去幹這事,還親自到現場,又令所有官員和軍將也身先士卒(官員們也背土填溝,充為民夫用),咦,這次終於搞定了。
趙與芮聽到這裡,不由笑了。
國人都是如此,幹什麼事,都得領導先上才行是吧?
漢武帝第一次只派了幾個官員,帶著十萬民夫上陣,耗費無算,結果無功。
第二次派了大量官員,讓官員先上,居然成了。
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