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廣積糧,緩稱王
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9章 廣積糧,緩稱王,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
這時一陣微風吹來,空中有些惡臭,朱高煦發現他們已經來到甘蔗地前。
原來佃戶們正在下菜餅。
這是宋朝就傳下來的技術,朱高煦也不懂,王櫟說了下,還挺麻煩的,因為現在沒有發酵劑,用的也是夢溪筆談上的技術,好像要蒸煮,在雲南這邊的天氣下,三個月才能發酵成功,冬天時間則更長。
盛庸雖然不懂農業,但見遠處稻田長勢不錯,也不由道:“大王重視農事很好,將來必然不會缺軍糧。”
雲南這邊有兩季稻和三季稻,但這會普遍是一季和兩季。
一季集中在雲南府附近各府,廣南府是可以兩季的。
他們早稻於十二月份播種,晚稻於七月份播種。
現在正是剛剛播下去的早稻。
朱高煦在這邊圈了三十多萬畝田地,大部份是種水稻,那怕畝產一石,一年也有幾十萬石。
身為穿越者,他當然知道糧食的重要性。
靖難後期,燕軍也缺糧,這使燕王陸續放走了幾萬被抓的南軍,因為實在養不起,他也不能殺這麼多人。
如果燕王后期糧食足夠,他的兵馬還能更多。
朱高煦更知道當時朝廷對北平控制不嚴,壓制不夠,所以朱棣到後期才開始缺糧。
朱棣如果對上朱高煦,肯定會全面壓制,優先要斷朱高煦的糧鹽糖。
這也是為什麼朱高煦現在就要囤積的原因。
雲南地處偏遠,絕大部份的鹽和糖全靠中原供應,到時一旦朱棣截斷通行,他就只能靠自己。
“糧和鹽,這是軍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朱高煦沉聲道:“咱們一定要多多囤積。”
“廣結糧,緩稱王嘛。”盛庸笑道。
朱高煦這時問王櫟:“我們能制白糖嗎?”
王櫟愣了下,搖搖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