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廣積糧,緩稱王
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9章 廣積糧,緩稱王,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接著他們的船繼續往西,很快來到田東縣的平馬驛。
這裡是廣西西面官方水驛道的最後一個點。
之後全是大山險路,只能靠馬和人力。
這邊還屬於土司岑瑛管理,明軍都沒有人在這。
船還沒到岸邊,平安看到岸上聚集著好多馬,騾和土人男女。
這是他第一次看到這麼多土人,足足有數千人。
這邊的馬比較矮小,腳很短,也是利於行走山路,用來駝貨。
嚴琛帶著平安下船,對面有個黑乎乎的土人走過來,身邊還跟著個漢人,應該是翻譯。
嚴琛道:“這次我們給岑大人帶來一千五百斤糖,一千五百斤鹽,這樣今年的鹽糖和這次的費用都結了,另外,我家主人聽聞岑大人又納了小妾,再送十匹布,十匹綢,白銀一千兩。”
那土人應該能聽懂部分,聽到一半已經臉露喜色,漢人又翻譯了一遍,土人大喜,咧著嘴道:“替我兄長多謝伱們主人。”他居然能說大明官話,但聽起來怪怪的,要仔細聽才能聽懂。
嚴琛又道:“我們下次來,應該是在明年四月份左右,如果有提前或變動,會派人來通知。”
“行。”
雙方言語不通,所以說話也不多,這土人最後雙手一揮,立馬四周的土人都動了起來,紛紛開始上船,幫他們卸貨,然後裝到馬和驢背上。
平安還看到有很多女性土人,背上揹著一個大大的婁框,她們把一些輕便的布綢直接往裡一扔,揹著就能走。
在岸邊足足忙了近一個多時辰,所有物資被卸下後,他們有序的排成長隊,開始往雲南方向走去。
一路過去數百里,很多地方山路崎嶇,大軍不便通行,但在土人腳下,他們揹著重物,也能如履平地。
嚴琛帶著平安走最前面,跟著嚮導,還各自分到一匹土人的短腳馬。
平安發現嚴琛身邊有人一邊走一邊在畫圖,立馬知道他們在記下行經的路線和山川地形。
此時他已經快對漢王五體投地。
永樂二年一月。
朱高煦來到廣南府。
他是悄悄的過來,所以並沒驚動當地知府和土官。
洪錚和孫城迎接了他,然後帶著朱高煦一行,前往寶月關南岸二十里處。
這邊是西洋江南側最大的一片平原,中間有幾座低山,原本當地土司會在這邊平原裡養馬,朱高煦的人到了後,先霸佔了,然後分出一片區域用來屯田,又準備在西南面的種甘蔗。
朱高煦到後,已經能看到江邊現場多了很多建築,治糖工廠已經蓋的差不多。
沈濟的徒弟王櫟就在這裡負責種甘蔗的事。
他已經娶妻生子,看起來也極為成熟,不再是當初被燕軍滅門屠城的可憐少年。
王櫟帶著他們先看了看治糖工廠,然後一邊向朱高煦解釋他們的甘蔗地。
跟著朱高煦的盛庸奇怪的問:“乍沒看到有甘蔗?”
王櫟道:“現在大明有三種甘蔗,一種在二月份種,兩種在四月份種,咱們用的是四月份種的,所以現在是整地,做溝,在做準備功夫。”
王櫟說他們種的叫‘竹蔗’又名‘荻蔗’,因為皮堅節短難以食用,惟以榨糖,故又名糖蔗。
這也是其他地方專用榨糖的甘蔗。
盛庸聽說過他的來歷,更問:“都是夢溪筆談上面的?”
“是的呢。”王櫟說完,又趕緊加了一句:“我和老師,都實地查驗過,廣東人就是這麼種的,這裡也有好多我們請自廣東的師傅們。”
朱高煦笑道:“這叫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
盛庸和王櫟也不知有沒有聽懂,但都是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