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9章 廣積糧,緩稱王,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平安又問,你們這樣每兩個月可以跑一趟來回,一年要往雲南送六次貨?

楊立山道,也不是每個月都跑,漢王採購這些都是要花錢的,漢王也不是大財主,所以他們的三條五百料船,平時還要做生意。

主要是往日本、朝鮮,和江南等地跑,看風季,這邊跑日本太遠,只有順風才去日本朝鮮,不然更多的是跑江南和福廣。

具體跑什麼,賣什麼,楊立山也沒向平安交代,畢竟說了他也不懂。

楊立山只說去年就跑了一趟日本,其餘的時間都在大明境內,然後屯結貨物,準備運往雲南。

平安聽到這裡又是心中一動,漢王早知道自己要被封地雲南了?去年漢王可沒被封呢。

當天,平安全家上了其中一條五百料船,同時上船的,還有五六戶工匠。

楊立山說這些都是鐵匠和火器匠,將隨平安一起,被送到雲南,是他們在福廣兩地重金請來的。

三條大船帶五條小船從長沙村出發,沿著官方水驛道一路往西。

路上暢通無阻,因為西南風,三天就到了廣西南寧府。

南寧府是大明在廣西的重要據點,這裡的南寧衛也是參加了靖難大戰,戰後很多南寧衛所的兵士又回到南寧。

南寧衛上任都指揮使靳榮就在靖難後投靠了漢王朱高煦。

這天船隊直接在南寧衛邊上的建武驛停下,平安略有點緊張的看著岸邊,岸邊能清晰看到連錦的軍營,大量南寧衛兵馬就在左右兩邊。

建武驛對岸就是八尺寨司,還在盤查過往的商船。

“平將軍下來嗎?”他身邊的嚴琛突然問。

嚴琛是漢王心腹,一路隨行,極為照顧和尊重平安。

平安很意外的道:“這裡就下船?”

“我去拜見南寧衛指揮使楊四兒,順便送點禮物。”

平安道,你們認識?

“家兄嚴強,以前是這裡的副千戶,靖難中隨南寧衛戰敗,降了漢王。”

原來嚴琛是嚴強的弟弟,嚴琛跟著兄長嚴強在靖難中的真定之戰降了朱高煦。

戰後,很多南寧衛的兵馬回到這裡,嚴琛每次經過,都來要拜會楊四兒。

楊四兒當年是千戶,和嚴強兄弟交好,是過命的交情。

嚴強真定戰敗時,就是掩護楊四兒先逃回真定城的。

平安再次動容,只感覺朱高煦好像無所不能,整個大明都是他到處安排的人。

果然,嚴琛還沒下船,岸邊有幾個南寧衛的軍將們紛紛揮手大叫,看起來很熟。

“我就不去了,在船上等你們。”平安這級別遠遠超過指揮使,而且和楊四兒也不熟,況且他正在跑路,當然不願意下去。

嚴琛估計也是隨便問問,見他不願去,便帶著兩親兵拿了些禮物下了船。

大概等了兩刻鐘不到,嚴琛就回來了。

回來後嚴琛對平安道,南軍衛很多兄弟都在罵皇帝。

原來南寧衛前前任指揮使安陸侯吳傑在靖難之後,一直閒置在家,也沒被任用,吳傑估計也心灰意冷,想提前退仕,並向朝廷申請,讓兒子吳璟乞嗣,朱棣不準。

南寧衛很多兄弟都是吳傑部下,吳傑在南寧衛是對大夥也極為照顧,所以兄弟們都為吳傑不忿。

原歷史上,一直到弘治十八年才錄復子孫世職千戶。

吳傑的子孫世襲千戶,比指揮使少低了好幾級。

平安聽著也不動聲色,只是在想,朱高煦選的這條路,路上全是自己人,廣東境內是李遠,到了廣西也有南寧衛,絕對是精心謀劃過的。

以前他在戰場上還有點瞧不起朱高煦,現在想想,感覺這朱高煦,比朱棣還可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