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知道了,朕會多多賺錢
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6章 知道了,朕會多多賺錢,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幼過,所以只要後面改制到位,嚴加管理皇子們,理論上是不可能出現皇帝年幼的事。
通常皇帝年幼,都是朝政動盪不安,政局大亂引起的。
杜智肯定想不到自己拍了個馬屁就被貶為驛夫。
朱高煦這招也是學的朱棣。
永樂二年,雲南布政司左參政張定,以罪謫為德州驛夫
當時朱高煦剛到雲南沒多久,張定上書不知什麼事,被貶為驛夫。
那張定平時對朱高煦還是比較尊敬,臨走時還來拜訪了朱高煦,眼巴巴看著他,可惜朱高煦那會也無力幫他。
想到這裡,朱高煦揮手示意鍾顯把剛剛扔掉的奏本又拿回來,他又後面寫了句。
著升德州驛夫張定為大員左布政使。
鍾顯看的嘴角微抽,他左右看看,低頭小聲道“陛下,這個要陛下寫聖旨的吶。”
“。。”朱高煦。
鍾顯也算比較好學,跟著朱高煦進入皇宮後,該學的也都學會了。
鍾顯說布政使這種級別官員,要麼皇帝親筆寫聖旨,要麼翰林院官員寫聖旨,再皇帝用璽。
朱高煦不動聲色點點頭,心想真是麻煩。
翰林院距離這裡幾里路,去叫他們寫完聖旨再回來蓋璽,來回差不多得半個時辰以上。
皇帝下個命令還這麼麻煩?
朱高煦想了想,以後改成內閣來寫,皇帝用璽。
“黃淮,你來幫朕寫個聖旨。”並道,以後除了詔書,皇帝臨時的聖旨,可由內閣代擬,皇帝用璽。
這麼重大的事件改變,換明中期,肯定要朝堂爭論好久,但現在朱高煦一句話就改變了。
人多好辦事,當天一百多奏摺,半個時辰不到就全部批完。
然後七位大臣批的,分成七堆擺在各自身前。
他們認為最重要的都在前面。
另有統計的羊皮紙在邊上。
朱高煦先粗看了下羊皮紙,然後拿下七位大臣認為比較重要的奏摺“你們換個位置,重新看下這些奏摺。”
“看看其中還有沒有你們認為比較重要的。”
七人紛紛換位置,再次各找一堆看了起來。
朱高煦拿到十幾本比較重要的,先看了一遍,然後批覆,有時會點頭,有時會搖頭。
重不重要,其實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秤。
立場不同,顯然想法也會不同。
沒一會,朱高煦看到戶部尚書夏原吉的奏摺。
這應該是昨天送到通政司的,所以今天夏原吉和他見面時,他還沒開始看。
夏原吉說大明現在兵馬太多了,仗也打完了,陛下是不是可以裁減些兵馬,因為花錢太多。
大明軍隊以前都稱餉糧,幾乎以糧為主,朱高煦為打贏討逆戰,不但養著軍士,還花錢。
現在月餉僅現錢就五錢銀一個,全大明兩百多萬兵馬,一個月就要一百多萬兩,再加上官員的錢糧,開銷巨大,皇帝還要取消寶鈔,那有這麼多銀子。
夏原吉雖然是戶部尚書,報的事是兵部的事,算在兵部奏摺裡。
朱高煦想了想,批覆道“知道了,朕會多多賺錢。”
不知道夏原吉拿到之後,會什麼表情。
當了皇帝之後,朱高煦發現真是事多。
當天奏摺算是比較少的一天,卻同樣是各種各樣,這邊有水災,那邊缺糧,這邊河道不通,那邊有倭寇。
朱高煦這才發現現在都有倭寇了。
而大部份官員處理事情都比較簡單,比如某地水災,他們的批覆則為令戶部撥發,地方配合賑災。
簡單說讓戶部出錢,地方配合也出點,一起賑災,至於怎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