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6章 知道了,朕會多多賺錢,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b><\/b>

皇帝喝了口茶,然後又道“朕已讓通政司那邊也要改制,以後所有奏本先分類好再送來。”

即以後送過來時,通政司先處理一遍,按六類分好,不確定哪部的單獨一類。

這次來的匆忙,朱高煦當時也沒想到,現在才想到。

此時皇帝揮揮手,眾大臣趕緊停下,紛紛凝望,等著皇帝說話,豎起耳朵聽著。

除了楊溥外,其餘的人要麼是在永樂初就為內閣的,要麼是廢太子和朱棣重臣,現在還能在新皇帝面前幹事,當然非常緊張。

“有些奏摺可能不屬於六部,比如請安、獻策(包括沒當皇帝前,還有勸進)之類的雞毛蒜皮的小事。”

請安這種奏摺,在清朝是最流行,下面的封疆大吏們沒事也能上個奏摺,向皇帝請安,皇帝還要批覆,知道了,就差說聲謝謝你全家了。

明初這會部分文官還是要點臉的,沒有動不動向皇帝請安的。

但新皇帝上任,下面還是會有人這麼幹,朱高煦看到這種奏摺就想罵人。

我請你嗎喲。

“這些也單獨給楊士奇。”

眾大臣再次點頭。

“你們看完奏摺,先把自己的意見,寫到紙上,夾在奏摺中,最後統一再登記到另一張紙上。”

朱高煦這時扭頭揮手,後面鍾顯趕緊揮手,一波小宦官走了上來。

宦官們給他們七位大臣桌邊上放好筆墨和紙。

其中紙有兩種,一種是夾在奏摺裡的,普通公文紙,一種是最後統計歸納到一起的羊皮紙。

羊皮紙上還畫了個奇怪的表格。

第一行第一排寫著奏摺來源。

即上奏的是誰,什麼官職。

第二排寫著大概何事,因為有些奏摺可能很長,所以簡單用幾個字說明奏摺何事。

第三排寫著伱的批覆。

幾位大臣更覺的挺新奇,估計是新皇帝想出來的。

胡廣想說幾句恭維的話,但想了想,沒好意思說。

朱高煦又道“你們奏摺看完後,感覺比較重要的,放在前面,特別重要的,在夾紙最下面,寫個重字。”

皇帝說的比較多,但眾人都認真聽著,記好,生怕遺漏一個字。

說完之後,隨著朱高煦一揮手,眾人趕緊忙碌起來。

先把一堆奏摺按類分好,然後埋頭開始看起來。

沒一會楊士奇那邊弄了好大一堆奏摺。

朱高煦目瞪口呆,因為楊士奇是不屬於六部的。

怎麼反而最多?

他讓鍾顯隨便拿一本過來。

開啟第一個奏摺,是陝西右政使杜智的奏摺“臣恭請皇帝陛下聖安,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然後就沒有了。

朱高煦抬頭“杜智在陝西右布政使之前是幹什麼的?”

其他人還在思考,黃淮立馬道“永樂二年,杜智以北平知府,升陝西右布政使。”

杜智原來是北平知府,朱棣的人。

朱高煦立馬在下面批覆“著吏部謫其為福州驛夫。”

然後扔到身後一個箱子裡。

他身後有七個箱子,分別代表六部和其他。

正本到時會送往吏部處理,副本交由六科廊存檔,然後由報房編髮邸報,公開發布。

這其中會少了將來司禮監批紅的一步,因為司禮監這個權職被朱高煦取消了。

當然,以後可能出現皇帝早死,太子繼位還年幼,那皇帝批覆這步怎麼辦?

當由內閣代批,也不能讓宦官專權。

不過朱高煦想過,滿清除了康麻子和末代皇帝,就沒有皇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