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知道了,朕會多多賺錢
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6章 知道了,朕會多多賺錢,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賑怎麼具體幹,都不會說。
這也是古代賑災老是會有舞弊的事情發生,官員私下扣剋貪汙不止的原因吧。
等大夥輪批了三次後,朱高煦把幾人叫到身前。
“河南信陽水災,你們這樣批覆是不行的。”
大臣們面面相覷。
“信陽州多少人?”朱高煦問。
眾人紛紛茫然,明顯不知道。
“也不能怪你們,以後上報災情,需要估計受災面積,大概人口。”
“著戶部拔糧一萬石,銀五千兩,由錦衣衛、當地按察司、信陽衛三方共同配合地方賑災。”
這是大明甚至以前各皇朝都沒有這麼幹過的事,眾大臣聽的一愣一愣。
接著朱高煦解釋,要他們根據朱高煦的想法,列個章程,然後發全國通報。
大概是,各地報災情,先要報受災面積和大概人口,需要多少支援。
朝廷隨便下撥部份,並同時派人實地查探。
賑糧和物資由就近無災縣府先提供,戶部再還糧或還款,若就近沒有的,則戶部先拔。(大明戶部在很多地方都有糧倉,下一步朱高煦要著重糧倉的管理,嚴防後世糧倉起火這種莫名奇妙的事情發生)
“賑災中,錦衣衛會同其他省的按察司現場查實受災情況。”
朱高煦說的第一條就讓他們眼前一亮。
山東受災,要用其他省的比如浙江按察司派人前往,京城錦衣衛派人前往,聯合辦公。
除了核實情況,更是監督救災用糧和用錢。
當地衛所要參與,彌補人手不夠的情況,同時也有監督的作用,這樣就是三方聯合監督,加上本地官員,四方辦事,其中錦衣衛和按察司是要去查問題的。
而當地官員和衛所,盡力要保證做到自己沒有問題。
朱高煦飛快說完,令他們七天內列出個詳細章程,給皇帝過目,以後有任何災情,按章程辦事。
朱高煦更指出,受災後,當地和附近州府先辦事,再上報,朝廷肯定不會拖欠他們。
古代有些地方官員先上報,等朝廷下了旨意,再開始賑災,人都死了很多了。
當天朱高煦重批了很多奏摺,要求編備數個章程,包括要求各地興建水利,朝廷準備專門在戶部成立水利司,撥巨資支援。
因為吳哥王朝和占城的水利非常發達,當地糧食產量也特別高,大明在這方面遠遠落後,中後期也是天災不斷,甚至還有旱災出現。
但幾位大臣的意思,缺錢啊,陛下那得有多少錢啊?
朱高煦想著,交趾和福建和錢糧,快運來了吧?
(本章完)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