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炒辣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六章 蝗災(一),晉塢,豆豉炒辣椒,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是他預設的主戰場。而接著,他預設了兩道煙幕,一道前置煙幕用來預先削弱蝗蟲的速度和數量。而另一道煙幕在西面河邊,用來攔住漏網之魚。

西面的第一道煙幕、東面的第二道煙幕,還有自南向北的村民,對於勉強突破煙幕的蝗群,就是呈三面夾擊之勢,蝗群必然因之退向北面溝壑,到時候再一舉殲滅之。

村民被劉遐分為三隊,第一隊全是青壯,揮舞著火把,甩動著狼蕪、槤枷,將蝗群盡力向北驅趕。而第二隊的老弱婦孺則負責適時點起煙幕防線。

此時,雖然衝破第一道煙幕的蝗蟲多得超出了劉遐的預想,但是第一隊村民揮動的火把和農具還是勉強將蝗蟲向北逼迫。

成群的蝗蟲什麼都吃,什麼都咬。堅持在第一隊的村民雖然身著用麻布製成的防護服,還是不免被咬傷。不過,雖然成群的蝗蟲是不畏懼死亡的,但村民揮舞農具帶來的空氣擾動,自然而然地將蝗蟲引入北面——它們需要一個平靜無風的地面將卵產入土中。

正巧,北面溝壑之中,傳來麥粒的香味,那是劉遐的誘餌。若是蝗群有知,或許會發現南面有一群張牙舞爪的村民,而北面還有麥香,預示著還有糧草可以啃!

於是蝗蟲真的向劉遐預測的那樣,向北面慢慢移動。當然留在原地的蝗蟲也不少,但劉遐只能關注蝗群最密集的地方了。

“所有人,去北面溝渠。”

此時,蝗群的主要部分已經進入了溝渠,溝渠裡面,蝗蟲或爬行,或飛舞,彷彿一條蝗蟲構成的小溝。眼見這番光景,劉遐決定發起最後一擊:

“將溝填上!”

張華遺書中有過解釋,蝗蟲之所以難以撲殺,能飛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所幸蝗蟲即使能飛,也離地不高。於是可以將蝗蟲引入預先挖好的溝壑之中,然後用土掩埋。

將敵人引入包圍圈內,再全力殲滅之,這戰場上的戰術,也是對付蝗蟲的辦法!

劉遐在溝渠邊留下了最後一批人手。第一隊已經精疲力竭,村民一個個都坐在了地上。而第三隊村民在溝壑邊等待已久,等的就是劉遐這句話。

一瞬間,溝壑上方鏟子翻飛,土壤被不斷填入溝壑之中,將在溝壑中亂飛的蝗蟲活活壓進泥土裡。在將土壤拋進溝壑之後,不少村民還喜歡將鏟子往地上用力砸一下,可以感受到蝗蟲外殼碎裂的響聲。

溝壑不過一個下午就填平了,其中估計埋了數以萬計的蝗蟲。然而,即使到了黃昏時分,空中飛舞的蝗蟲似乎並沒有明顯變少,而村民已經是疲憊至極。

“將柴火佈置在填平的溝壑上。”

百姓們願意為了自家田地效勞,於是花著最後的力氣,將柴火在剛剛被填平的溝壑上擺放好。

“可以點火了!”劉遐示意村中長者開始行動,村民們於是將溝壑上的柴火點燃。天氣燥熱,火焰頓時竄出幾尺高。蝗蟲圍繞著火焰飛舞,火焰加上旁邊飛舞的蝗蟲,彷彿一座紅色的饑荒之塔。

不少蝗蟲沾上了火焰,燙得墜落了,在空中劃過一道紅色的弧。然而蝗蟲數量眾多,依然前赴後繼地在火焰旁邊轉圈。再讓村民休息片刻後,劉遐又讓其中還有體力者,在火焰旁揮舞農具,努力將蝗蟲往火中驅趕,空氣中充滿著焦香味,爆鳴聲不絕於耳。

而且於此同時,掩埋法的不足之處也陰差陽錯地得以彌補。原來,掩埋法的問題,在於蝗蟲被掩埋之後還可能活著,現在這麼在原來的溝壑上面放火一燒,即使生命力再強的被埋蝗蟲,也只能悶死在地下了。

大火燒了一整夜,第二天眾人醒來,火漸漸熄滅了,遍地是蝗蟲的死屍,然而天上的蝗群依然在亂舞,看上去一點沒少——而且,因為久久吃不到糧食,蝗蟲開始愈發地有攻擊性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晉塢

豆豉炒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