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9章 禍在當代,功在千秋,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白漕:從天津至臨清利用衛河,又稱衛漕:臨清至濟寧以南,為元代開鑿的會通河,有閘漕之稱:徐州至淮安為原泅水運道,後為黃河所奪,故有河漕之稱:從淮安至揚州,多為湖泊運道,故稱湖漕:而長江以南運道通稱浙漕。其中,白漕、衛漕利用天然河道,問題較少,浙漕地處江南,河網密佈,運道暢達,亦費工無多。惟閘漕、河漕與湖漕三段,所處黃泛地區,由黃河氾濫所造成的影響和帶來的問題也最大最多,是明代治理改造的重點所在。

在明代後期,為了避開黃河運道,先後開鑿了南陽新河與運河,此時由於國力已衰,明皇朝內外交困,以致前後共費時六十餘年才實行對京杭運河部分運道的改造,而自邳州直河口以南至淮安清河一段仍借用黃河運道,因此在明代對京杭運河始終沒有完成避開黃河作運道的改造。這段未完成的運道改造,直到清代康熙時才由靳輔開鑿中河後得以實現。

整個明末崇禎時期,因為內憂外患,大明上下已經無人關心河道,崇禎在位十七年,全國水道幾乎紋絲不動,還有多處崩塌的地方也無人修理。

丁毅船多水師多,又喜歡在水上運輸,更明白水利對這個時代的作用。

“前人已經給我們奠定了基礎,我們現在只需要在前人的基礎上,再加鞏固,疏通水道,擴建運河,把大乾的水道通向天下各處。”

前面說過,大明的水道是非常發達的,全國只有雲南沒有能連線到京杭大運河。

貴州只有一個鎮遠府有水道,並且可以一直貫通到京杭大運河。

其他的省份,都有水道可以連線到京杭大運河,只是有些地方,會在特定的時刻不能走動。

丁毅的前期的目標很明確,首先完成明朝沒有完成的那段,即清代康熙時才由水利專家,有滿清第一治河能手之稱的靳輔開鑿中河從而避開黃河作運道的改造。

清代的這段歷史丁毅當然不知道,但在大明時就有人提出來,要避開黃河運道,只是因為前明國力衰弱無力承擔而放棄了。

說到這裡,丁毅轉身丁燁:“你來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