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9章 禍在當代,功在千秋,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身後。

他身後閃出一個青年人,看起來才十五六歲,表情略有青澀。

杜如海和宋飛,阮文龍、陳有富四人頓時瞪著眼睛。

“燁兒拜見外公,杜伯伯,宋伯伯,陳伯伯,呂公、鄭大人,錢大人。”丁燁看起來比以前懂禮貌很多了,但他表情永遠都是不在乎的樣子。

若是丁想在這裡,肯定是恭恭敬敬,客客氣氣,一臉的謙誠。

“燁兒。”阮文龍看到外孫,當然很高興。

大夥也相互看了一眼。

丁毅登基後沒立太子,兒女們甚至連王子和公主都沒有封。

像呂大器、錢覆海和鄭興松還是第一次看到皇帝的長子,感覺有點不可思議。

“朕打算冊封王子和公主。”

“丁燁為大王子(皇長子)。”

阮文龍表情一呆,大王子?這是什麼鬼?為什麼不是太子?

有人反應過來:“拜見大王子。”

紛紛向丁燁施禮。

丁燁還站著沒動,丁毅回頭看了他一眼,他恍然大悟,趕緊陪笑:“免禮免禮。”

阮文龍心中暗歎,丁燁沒什麼心機,人情世故也差,和丁想差距太大了。

“來人,上圖。”丁毅這時也不多說廢話,讓人上圖。

鍾顯和兩個官女拿了副巨大的大乾地圖,然後緩緩鋪在長桌上。

東暖閣裡,有丁毅叫人專門製作的長桌,可以當飯桌和會議桌,挺省事的。

眾人紛紛圍過來,定睛一看,原來是大乾的官方水驛道。

“水道運輸,不僅是一個國家的重要通行方式,更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的體現。”

“國家發不發達,動員能力強不強,在這個時代,只有在水驛道上能體現。”

而在後世,就要看空投能力了。

像老美就擁有很強的空投能力,整師的兵員和裝備,都在幾小時內空投到全球任何一處,這就比較厲害。

“咱們打安南,就是借用了安南的水道,用大量的船,運輸了數萬兵馬,直插入他們腹地。”

“從而省卻了曠日持久的翻山越嶺和山地戰。”

包括丁毅後來打張獻忠,打雲南等,都是利用了大明的水道,運輸了大量的兵員和物資。

“當年楊廣剛登基,也四處折騰。”丁毅語氣一轉:“開挖大運河,史書上稱其為勞民傷財。”

“但朕以為,他是禍在當代,功在千秋。”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和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途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兩市四省,全長約1797公里。

後面的歷代皇朝,都在其基礎上不停的擴建,有的利用天然河泊連線,有的用人工開鑿,到元朝時又開鑿了會通河。

經過不停的修建,在明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後,為了實現南糧北運,明王朝在元代京杭運河的基礎上,著重對運河某些重要運段進行了多次整治改造,並圍繞運河建立了一套機構管理制度,至此,溝通南北地區的大動脈一一京杭大運河開始貫通定型。

永樂十二年(1414),陳碹治理淮南運道,曾組織人力鑿徐、呂二洪行漕,更於洪口建閘以保漕運,宣德七年(1432),又於呂梁洪舊河西岸鑿渠,深2尺,寬5尺,夏秋有水,可以行船,並在渠上建石閘二座,按時啟閉,便利往來。經這次治理,徐、呂二洪航行條件得到大大改善。

到了明代後期,京杭運河通稱漕河,已經長達三千多里。

各運道既不相同,各段名稱亦相異。大體而言,從通州至天津- 2段利用潮白河道,又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