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9章 禍在當代,功在千秋,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沒一會,馬士英又道:“可臣認為,朝廷全部免費,這幾年或許不會有事,以後天下的百姓,都把孩子們送進來上學怎麼辦?如何養的起?”
現在丁毅計算的人數為每縣六百人而已。
但如果一直免費,將來會是六千人?那怎麼辦?
丁毅沉默了會,原本想著,幾百年的後世,一個縣也沒這麼多人啊。
但馬士英提的對,以後不能一直這麼幹下去,因為大家習慣之後,將來再收錢,就很容易鬧矛盾了。
“臣建議。”戶部陳有富道:“普通百姓的每年收少許錢,商戶和官吏士紳、工匠等有收入的,略多點。”
這話就拉仇恨了,現場很多人瞪過去,憑什麼呀。
丁毅也不拍板,坐看群臣們爭論。
大夥一番爭吵,吵了一個多小時,最後決定。
凡有公職的,包括朝廷各局的吏員啊,工匠啊,各種廠裡的人啊,每年交二兩銀。
也可以不交,比如你回家吃飯就行。
其餘的商人和普通百姓、其他職業的孩子,每年交五錢銀,或三鬥米。
家裡確實困難的,則免交。
至於困不困難,當然由各縣府自己確定。
於是,仁德三年,丁毅批准了大乾朝立國以來最大的一筆開支,全民教育補貼。
以後每年投入在教育上的開支,接近兩千萬兩。
第二天,丁毅和內閣商量後,再次修改新的法典內容。
用丁毅的話說,農業是基礎,是全國百姓生存的希望,而商業是推動國家發展的動力。
丁毅想源源不斷的收到商稅,必須要商品流動起來,讓商人流動起來。
丁毅決定讓大明原本的官方水驛道,可以免費提供給商用。
前面說過,大明的官方水驛道,四通八達,除了少數省份的一些特別偏遠的地方,水路都能通到。
以前只有勳貴和重要的商人,買通官方後可以利用。
要麼是交重稅,要麼買通稅吏。
丁毅現在只收商稅,水驛道免費使用。
但有一條,在戰爭和特殊時期,優先讓軍方物資透過。
丁毅更讓大乾海軍司令部總兵官鄭芝龍,加大海外與日本和朝鮮等地的貿易,讓源源不斷的海外商品進入大乾,流動在市場上,帶動大夥的消費。
總之用現代話來說,加大進口和出口,讓商業強力運轉起來,從而帶動全國商業的發展,為朝廷增加稅收。
此時明末剛結束沒幾年,說實話大部分普通百姓還沒什麼消費能力,能囤好田,能按時納糧稅已經算是不錯。
所以丁毅的辦法和後世差不多,就是加大國資投資力量。
後世國家動不動來個幾萬億的投資,促進國內各行各業的發展。
最常見的是弄個房地產,就能帶動水泥,建築等各行各業。
現在丁毅就是搞基建,搞水利,搞囤田,搞教育,在國資的瘋狂投入下,也帶動各行各業,包括普通老百姓。
像築橋鋪路,都需要勞力,老百姓不忙時可以參加,還有錢拿,有了錢,自然就有了消費能力。
仁德三年九月,丁毅和內閣大臣們確定了明年的計劃。
朝廷大力投資,帶動國內各項發展,反正丁毅的錢都用不完。
----
十月初,首輔呂大器、農業部尚書杜如海、農業部水利司郎中鄭興松、交通建設部尚書宋飛,交通建設部基建司郎中錢覆海、財政部尚書阮文龍、戶部尚書陳有富等人來到乾清宮東暖閣。
“拜見皇上。”幾人紛紛抱拳。
“哈哈哈,都坐,都坐。”丁毅笑了笑,接著伸手招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