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60章 老子海王,兒窩囊,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丁燁想了想,還有點不好意思,等了片刻後才道:“經過我和一些同學近半年的勘察,研究前明的資料來看,改掉黃河運道,大概要動員兩萬民夫,歷時一年半。”

清代動員了十幾萬民夫,用了兩年多。

大乾只要兩萬人,是因為大乾會包吃包住,還有工錢,這樣民夫們做事,就會比較認真和賣力。

而丁毅會動員一萬精壯囤兵加入,每三個月輪換一批,這樣的勞動力會變的更強。

阮文龍這時道:“興修水利,自然是功在千秋的大事,但是卻需要非常豐富的專業知識,燁兒在大學裡,學的是這些嗎?”他是擔心外孫會失敗,影響在朝臣心中的地位。

“外公放心,燁兒和同學們,都很專業,我們前後調查摸索了半年,很有信心。”

按說大乾皇家大學是十三歲到十七歲畢業。

但丁燁這批最早的大學生在旅順時就已經提前在上大學,到了京城後,他們這批最早的大學生,都是今年畢業。

所以丁燁比別人提前兩年從大學畢業。

呂大器馬上道:“大王子為民做實事,老臣和內閣肯定全力支援,要錢有錢,要人有人。”

丁燁大喜,便道,他們要動員兩萬民夫,要由朝廷供糧供食,另每人每月二兩錢工錢。

兩萬人要幹一年半,僅工錢就要支付七十多萬,加上吃住,支出當在百萬以上。

滿清後來花了一百二十萬,花錢差不多,但老百姓得到的好處幾乎沒有。

“開通運河,為百姓製造就業機會,促進國內各種消費,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好事。”丁毅雖然說的是現代話,但估計大夥也能聽的懂:“你們農業部和交通建設部,今年要組織人手,和水利專家,到全國各地勘察,修繕水利,疏堵河流,先把全國的水道全部治理起來。”

水道里有些地方要疏,有的地方要築壩來堵,所以丁毅說疏堵。

農業部尚書杜如海、農業部水利司郎中鄭興松、交通建設部尚書宋飛,交通建設部基建司郎中錢覆海四人趕緊紛紛點頭表態。

這也是明年基建計劃的一部分,在明末剛結束沒多久的時代,在很多百姓還可能吃不飽的時候,朝廷大力進行基建投資,包吃包住包發薪水,可以很好的緩解國內矛盾,安撫百姓。

今天在場的除了呂大器都是旅順出身,這就比較好溝通。

要是馬士英他們在就會很疑惑,給民夫吃住,還要付銀子?

大明朝時,百姓們出來幹徭役都要自己帶吃的好嘛。

現在朝廷供吃還要給錢,太浪費了。

第二天上朝,丁毅下旨冊封皇長子丁燁為大王子,丁蜜為大公主,丁想為二王子,沈最為三王子,丁誠為四王子。

很多朝臣都是第一次聽到王子和公主的名字。

而其中有個王子姓沈更是讓他們感覺不可思議。

但丁毅登基三年也做了太多不可思議的事,這會大夥也習慣了。

當天下午,京城外面的一棟普通四合院裡,丁燁正在看前明的水利文貢,聽到外面砰砰砰的敲門。

丁燁趕緊走出去:“誰啊。”

“是我們。”外面傳來年青的聲音。

丁燁開啟門,衝進來幾個男男女女,都是他在大學的同學。

領頭的一個叫張平,比丁燁大兩歲,正是張經的兒子。

另外幾個分別叫宋長林,許生峰,何小花,嚴香玲。

兩女生還都挺漂亮的,特別那何小花,身材臉蛋都不錯。

這四人都是旅順出身,但他們都不知道丁燁是丁毅的兒子。

只有張平和丁燁兩人私下知道對方的身份。

宋長林父親是旅順船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