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8章 學校改革,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學種田,木匠,縫衣,制甲等等都是一個班一個班的。
所有班都有文化科,即學認字和簡單數學。
幾個班約五百人,主學的是大明朝的四書五經儒家經典,用前任教育司長宋哲的話說,是為丁毅將來培養地方文官的。
丁毅以前沒關注這邊,現在才知道這邊居然有五百多人主學儒家經典?
主學個毛啊,當然當副課啊。
丁毅決定改革,分級制。
而且聽李氏說,僅旅順10歲到18歲的少年就有上萬,這邊才兩千多人,大家都在排隊進來學。
現在只有旅順的工匠子女,老師子女,軍官子女等高等的才能進來學。
距離學校遠的百姓子女們,都沒機會到學校,因為各堡城都有識字的,採取各堡自己教,基本就是識幾個字為主。
難怪我人手不夠用了。
現在像復州,金州,北溝城等都有上萬人口,很多也有子女在,都是要建立學校的。
“我要成立教育部。”丁毅沉聲道:“李氏你任部長,洪安書任副部長。”
兩人俱是動容,李氏眉開眼笑,她一介女流,在大明是毫不起眼的存在,但在這裡,居然能做官。
“教育部的主要任務,儘快在復州,金州,北溝城,皮島,長生島,還有各島,全部都要建立學校。”
“這麼多學校啊?”兩人大驚失色,沒想到丁大人要搞這麼大。
洪安書激動道:“丁大人說過,教育是立國之根本,必須的,必須的。”
他是大明的讀書人,在大明沒考到功名,但在丁毅這裡,他得到了尊重和重用,他是相當激動。
當然要建,不然怎麼再賣房子,丁毅想著。
“所有8歲以上,18歲以下的都要上學,沒有任何理由。”
兩人凝神細聽,李氏突然想到什麼,隨身拿出一個小本本和炭筆,開始記起來。
洪安書也趕緊的,果然也帶著。
丁毅看著兩人拿本本和書,嘴角微抽,突然想到後世某個大佬說話時,邊上一堆人拿著小本本。
“咳咳。”他乾咳幾聲,繼續說了。
他採用了後世的方法,旅順建大學,主要是16-18歲之間的男女,學制三年。
旅順和金州等其他地方,包括各島都建小學,主要是8歲到11歲之間的男女孩,學制四年。
旅順和皮島有中學,主要是12-15歲男女孩子,學制三年。
小學新近讀,主學識字,數學,副課有儒學,佇列,騎馬三門,小學共五門課。
中學需要到旅順和皮島來寄讀,每年放寒假和暑假。
主學識字,數學,地理,副課有歷史,打銃(射擊),弓箭,佇列,騎馬。共八門課。
大學也是旅順和皮島才有,每年放寒暑假。
這時文化課就變成副課了,另按各人選擇和學校分配兩種,分為制銃,制炮,造船,農事,醫學,後勤等不同專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