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1章 與民爭利,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時登州之亂時,三大營中的登州營和文登營都跟著張可大參戰了,即墨營一直守在靈山衛這邊,沒被叛軍攻破,也沒什麼損失。

戰後,登州營和文登營幾乎全軍覆沒。

然後當時崇禎讓丁毅部下王衛忠為登州營遊擊駐守登州,想分化丁毅的實力。

原歷史文登營是重組的,一直到清朝都有。

但這次因為徐敷奏為新的登萊總兵,他沒有重組文登營。

因為當時文登被丁毅的囤兵佔了,徐敷奏也不好意思過去搶地盤,現在丁毅已經借這次機會,重組了38營,由朱勝帶兵駐守文登,等於文登營由丁毅的人代替。

而嚴雄駐守登州,相當於登州營。

原先的三大營裡,登州營和文登營,都被丁毅佔了。

所以現在只有即墨營和靈山衛還在朝廷手上。

即墨營也在登萊境內,丁毅現在掌控全登萊,當然不想有這麼一股力量在自己之外。

之前丁毅召集登萊各地軍將來議事,已經順勢把即墨營給解決掉。

即墨營這時設守備一名,中軍千總一名,把總兩名,其中守備以上被丁毅遷到登州居住,千總和把總都撤職,即墨營左右兩營共一千八百人,被裁解近一半,得到青壯一千出頭。

可靈山衛已經不屬於即墨營管,是山東都司管轄。

這會劉元剛到濟南,並沒有完全控制山東三司。

所以丁毅只能靠自己先下手為強。

他在和劉元等一起向朝廷建議路超為靈山衛指揮使後,朝廷透過議桉,但正式命令還沒下,京師裡已經有人快馬加鞭回來稟報。

六月時,路超帶著周有根34營的三千兵馬,從萊陽往南先到即墨。

周有根的兵馬過來接收了原即墨營,並留一百多人在這裡訓練即墨營的兵馬,事後會和其他兵馬重組新軍(就是後來的朱勝38營文登營)。

其餘的兵馬繼續往南,先駐守膠州。

路超到了之後,在膠州等了兩個多月,才等到朝廷任命。

這個月裡,在膠州當地官員的配合下,瞭解到靈山衛在冊軍戶是五千多人,有前、後、左三所,每所實際人數一千多人,實際擁有三千多軍戶,另靈山衛下面共有軍田十一萬八千畝。

現任指揮使叫方剛,去年剛剛上任,由沂州衛調至。

原指揮使調任沂州衛,兩人很有意思,他們在衛所的田地,也進行了互換。

就在路超等待朝廷命令,並暗中調查準備的時候,

丁毅的銀子正大把大把的花出去。

因為這次丁毅在任登萊總兵的機會,把登萊境內所有的營兵全部收編,步營總兵力達到一萬八,靈山衛軍戶在路超到任後,很快也會加入到收編中。

兵馬越多,花銷自然越多。

但以前登萊營兵核餉一萬八,朝廷一年發餉銀折糧在十萬石左右,另有鹽四十萬斤。

大概等於該發的六到七成。

這已經算是不錯了,要知道大明朝到了此時,很多地方的營兵都長時間沒餉糧,所以才會越來越多的官兵加入農民軍。

登萊的營兵能發,有兩個原因,一是他們這邊負責運送遼餉,二是經常入衛京師。

所以朝廷輕易不敢停他們的餉。

雖然丁毅有稅上交,但這邊關係到遼餉和入衛京師,估計至少這一年六七成還是能發的。

有了朝廷發的六七成,丁毅自己出的就少了。

他這邊餉銀都發,普通軍士每月就一兩銀,還在包他們吃,軍戶好點,每月五錢銀,沒有糧,因為他們囤田只要交兩成稅,餘下八成是自己的。

這樣丁毅算算,以後在登萊地區,僅一萬八千營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