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1章 與民爭利,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靈山衛這邊西接青州,孔有德兵亂又沒波及,所以一直在朝廷的控制下,靈山衛下面有三個千戶所,前所在夏河寨,後所在膠州,左所在靈山衛城。
靈山衛軍戶在冊五千六百人, 擁有良田十一萬八千。
這也是丁毅虎視眈眈的一塊大肥肉。
5月下旬,濟南巡撫劉元和登萊巡撫張應求同時舉薦大崇衛指揮同知路超,為靈山衛指揮使。
朝廷不準。
6月,登萊總兵丁毅再舉薦路超為靈山衛指揮使,更稱這次清兵入關,路超帶大崇衛衛所精兵一千支援, 血戰清兵於青州附近, 若有功不封,怕下面軍戶心寒, 再起禍亂。
崇禎大怒,你之前報功時怎麼不報,現在讓你去登萊總兵,你才報?
朝廷思索再三,又只好妥協。
朝廷妥協的原因,還是丁毅的老套路。
靈山衛在我手上,每年可上交朝廷五千兩銀稅。
丁毅現在也知道明廷缺錢,崇禎缺錢,所以有時候拿錢開路還挺有用的。
想想漢末的時候,皇帝大肆賣官,也不是因為缺錢嗎。
崇禎這人比較要臉面,自然不敢公然賣什麼。
但他能七八年不調走劉元這個登萊巡撫,不就是登萊交的稅銀比其他地方多嘛。
現在丁毅稱能交稅銀,崇禎想想為了錢, 咬咬牙就同意了。
此時整個登萊地區, 登州加萊州,加靈山衛加其他衛所, 再加旅順,丁毅答應每年上交崇禎合計四萬兩稅銀。
崇禎心裡是又高興又生氣。
高興的是這些地方的兵馬,不但他可以少給餉銀,還能收到錢,若天下總兵個個如此,大明邊事何以靡爛到現在這地步。
生氣的是丁毅等於公然用錢羞辱他。
你看不起誰呢,拿錢砸朕?
但想想空曠的國庫,崇禎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砸吧,用錢砸死朕。
要是大明朝強盛之時,朝臣們肯定紛紛要站出來,指責丁毅是封疆大吏,圈控地盤,不聽號令,不讓崇禎這麼幹。
但現在朝臣們有幾個是忠心大明的,自從溫體仁雞蛋桉死後,路超很低調的在京師到處拉關係,送銀子, 丁毅仗著歷史記憶, 明末的主要閣臣們都有點印象,有什麼好貨都往京師送。
朝中現在基本無人為難丁毅,最想為難丁毅的大概就是崇禎。
所以丁毅調登萊總兵,舉薦靈山衛指揮使,一個個透過,現在加上劉元的濟南巡撫,大半個山東,已經在丁毅的控制之下。
但靈山衛距離較遠,當地軍戶根深蒂固,想要控制還要花點心思。
於是路超的任命還沒下來,丁毅已經迫不急待,準備奪取靈山衛。
靈山衛建於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當時轄前、後、左、中、左五所,被稱北方沿海四大衛之一,到永樂年間設立“總督登萊沿海兵馬備倭都指揮使司”(簡稱山東備倭都司)作為山東都指揮使司之“行都司”和山東沿海最高軍事機構統一管理山東海防,駐節登州府城,其下建即墨、登州、文登三大營[8],劃定防區、統轄衛所,三大營建立後,靈山衛歸即墨營管轄。
神宗朝,萬曆朝鮮之役爆發,山東作為朝廷經略朝鮮的後方,亟需強化海防。萬曆廿五年(西1597),改山東備倭都司為鎮守山東總兵官,統轄山東海防,仍駐登州;萬曆廿八年(西1600),因朝鮮戰事結束,降鎮守山東總兵官為山東副總兵,亦稱登萊副總兵。
接著中間又改了多次,1621年改為登萊海防總兵官,1630年又改鎮為協(協為副總兵級)。
到張可大時又改為登萊總兵,此時靈山衛不再屬於即墨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