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安德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6章 古今辯論!戰鬥力爆表的孔融!,大軍師聯盟,恆安德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則在最終的名單上。
他皺著眉,目光掃過下方辯手。
但見......
今文經學派中,二辯辯手孔融,正襟危坐,神態莊嚴肅穆。
“他便是孔融?”
對於這個小學時期,便有耳聞的名人,劉辨期待已久。
但當真正見過時,卻又有一種說不出的失落感,總感覺面前端坐的男子,與自己想象中的模樣,出入甚大。
軍師聯盟的聲音跟著響起:“從位置上判斷,他便是孔融,能夠從數百今文經學者中脫穎而出,足以證明他在士林,還是挺有地位的。”
“那肯定的。”
劉辨從來沒有懷疑過這個:“作為孔子的第二十世孫,這可是他縱橫官場的法寶,豈能不好好研讀,如果我有這麼個祖宗,肯定抱得死死的。”
“咦?”
忽然,劉辨注意到孔融的眼神,始終在注意對面的二辯辯手。
他低頭輕瞥一眼名單,不由好奇:“老師,你們知道這個桓睿,是個什麼身份嗎?”
軍師聯盟立刻言道:“盧植遞上來的資料,有桓睿的簡介,他是東漢經學大師桓譚的嫡系後人,著作有《新論》二十九篇。”
“桓譚以反對讖緯神學,敢於上書指出皇帝聽納讖記是錯誤,而聞名天下,要知道光武帝劉秀可是大力提倡圖讖的,桓譚這是在跟皇帝對著幹。”
“不對呀!”
聽著軍師聯盟的解釋,劉辨皺起了眉頭:“老師,這圖讖不是王莽最先提倡的嗎?他可是正經八百的古文經學者,怎麼桓譚作為古文經學者,會反對這個呢?”
“辯爺聽的還挺仔細的。”
軍師聯盟隨即給出解釋道:“的確,讖緯最早是身為古文學家的王莽所提倡的,但後世的古文學家,卻大多對其持反對態度。”
“究其原因,是古、今文的治學方法不同了。”
“今文經學的一個鮮明特徵,就是附會,如果以客觀的眼光看《春秋》,根本不會有那麼多微言大義,那些所謂的書法,不過是記述過程中的用詞不同而已,可今文學家卻硬要給它們安上各種大義。”
“但是,他們真正的意圖,其實不是去解釋《春秋》這本書,而是藉此機會,闡述自己的政治理想,以此干預朝政而已。”
“比如何休的‘衰亂世、昇平世、太平世’,如果以實際歷史看,那是何等的荒謬絕倫,但何休在乎的,本就不是歷史,他只是借歷史的皮,來包裹自己的思想罷了。”
“古文經則不然,對於他們而言,五經是史書,只是在記錄歷史而已,這就是著名的六經皆史,那句話的來由。”
“古文經學力求還原一個真實的歷史,因此他們對今文學那種附會絕不認同,對於摻雜其中的讖緯、災異之說深惡痛絕。”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王莽出自政治目的而提倡讖緯之後,東漢的古文學家,反而堅決反對讖緯的根本原因。”
劉辨恍然大悟,饒有興致地點頭:“原來如此。”
軍師聯盟隨即提醒道:“辯爺,待會兒,你可能會聽到孔融一系列,以尊王為核心的,解讀《春秋》的微言大義,保證讓你開啟眼界。”
“哦?”
劉辨有些期待:“那我還真想聽聽了。”
軍師聯盟:“專家同樣非常期待。”
簡單的開場白後,雙方一辯進行陳述觀點。
緊跟著,便進入了二辯的環節。
此刻。
孔融站起身來,趨步轉入大殿,深躬作禮。
對於今文經學者而言,“尊王”是他們的核心思想,因此不管在任何時候,他都會對皇帝陛下,保持絕對的尊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