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九章 棄官而走,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貫,可以幹大事了。”
密州椎易物去年一年的稅收是八十六萬貫,如果每份度牒按五百貫售賣的話,杭州多了一千個僧人,官府就會多出五十萬貫可支配的救災款,這筆錢足夠幹很多事了。
高俅指指汴梁方向,補充說:“太后那裡,估計這事難度不大。杭州上百座寺院,多一千個僧人,也就是每個廟多十個人而已。關鍵是怎麼運糧來,要用最少的錢運來儘可能多的糧食,這點就需要趙兄幫忙了。”
趙興點點頭:“高兄,我已經決定辭去密州官職了,今後你我二人共事,你就稱呼我‘離人’吧,我可以稱呼你‘炎師’。海運糧食的事我親自去辦,你放心,保證運回來最便宜的稻穀。”
高俅從善如流:“離人兄,關鍵是要量大,如果一船一船的運,杯水車薪呀,杭州十幾萬人,每人一升米能吃幾天?若一次連一升都發放不了,那百姓老處於飢餓當中,運糧船來回跑趟子,總是疲於應付——要一次運足,讓百姓家有餘糧,能支撐到下次放糧,這才妥當。”
“這個不成問題”,趙興笑著回答。
不知是不是錯覺,高俅發覺趙興的笑容裡有一種猙獰的味道。
蘇軾在趙興的莊園裡休息了兩三天,等旅途的疲勞全部消除後,他遞出官帖邀請杭州通判楊祖仁,以及杭州鄉紳來趙興府上議事,並開始正式接管杭州事務。按說蘇軾上任後,該住進官衙,可趙興這座城堡裡實在太舒適,蘇軾就藉著官衙尚未整修完畢的理由,繼續待在趙興這裡,趙興這裡的房子也多,蘇軾乾脆將公事房也設立在趙興城堡,開始在城堡裡辦公。
隨後的幾天,趙興這幾天也做好了出發準備,他不停的將巨型海船調集到杭州附近,等蘇軾正式向朝廷提出申請,獲得出售度牒賑災的許可後,趙興這裡的準備工作已經做得差不多了。
也直到這時,蘇軾才隱約一窺趙興的實力——不,應該說是他家小妾陳氏的實力。幾天的功夫,趙興調至杭州碼頭的巨型海舟有一十四艘,每艘船都變態的龐大。
一般來說,海商能擁有兩三艘這樣的巨舟,已經跨入豪商行列,但趙興的潛力似乎遠沒有羅掘殆盡,他還在不停發出命令,要求身在密州、廣州、泉州的海船,卸完貨後在杭州集結。
等巨舟數目達到21艘時,趙興等不及了。他與蘇軾關係特殊,所以他決定不等朝廷的批覆抵達,馬上動身出發。蘇軾雖覺得“救命如救火”,但若讓趙興自己先墊上購買糧草的錢,恐怕會引起御史彈劾。哪怕朝廷批覆下來後,再讓杭州州府付款,也會引起物議——冒賑可是滅族大罪,所以蘇軾堅決阻止了趙興的衝動。
終於等到朝廷的批覆下來,看到趙興已經籌備好了,打算馬上動身,蘇軾叫來趙興商議:“離人,南洋那一塊,每石穀子價值幾何?裝滿一船需要多少貫?十船糧食,一萬貫到三萬貫夠嗎?”
趙興睜大眼睛,一個勁的笑——蘇軾是真不知道海貿的利潤?跑一趟船,沒有七十倍的利潤,大宋商人是不願意辛苦出海的。三萬貫,趙興一艘船帶回來的利潤都不止這些。習慣用現金流來衡量產出的趙興,這幾天看著他的海船趴在港口,心裡絞痛的睡不著覺。
都是錢啊,每耽誤一天是幾萬貫上下的收入,怎麼蘇軾就不急呢?他不急趙興急?
“既然打算出售度牒,總得有個數額,我聽說靈隱寺主持僧佛印是我原先的熟人,離人,你陪我到金山寺走一趟,我們去問問,杭州寺廟到底缺多少僧人?”
在這樣酷熱的天氣裡出門,可不是件輕鬆活,趙興汗流雨下的驅趕著輕車,一邊走一邊跟蘇軾抱怨:“這條路……老師,既然你想用盡可能少的錢賑濟災民,不如我們換種方式:以工代賑!讓杭州災民都去修路,把這路好好整修一下。杭州勞力不足,還可從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