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九章 棄官而走,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近郡縣調一些廂軍來,把四縣八鄉的道路都修整一下。”
蘇軾一邊擦汗,一邊點頭:“不僅要修道路,最重要的是疏浚河流,杭州每雨必澇,此皆出於地勢不平。此外,每年潮水入運河,海潮每至,泥沙淤積,漕河失利,舟行困難。若是疏浚茅山、鹽橋二河後,令運河水深皆八尺以上,再有暴雨,雨水可以直接入河。在兩河間築堤閘,控制河水與潮水。自後潮不入市,河道不淤,舟楫常行……如此這般,杭州可保千年無澇矣。”
蘇軾這是想一勞永逸解決杭州水患,如此做法便太不厚道了。按官場潛規則,歷任地方官員就指著這樣的大工程吃回扣收紅包,蘇軾一下子,竟要把一千年後歷任地方官吃回扣的機會都堵死……嗯,估計他要被罵一千年。
如果蘇軾乾的工程部是豆腐渣,那麼此後一千年間,地方官員連修繕的藉口都找不到,想來,隨後的一千年,每個官員只要到杭州,就會滿腹委屈地罵這蘇老頭不會當官,連“官場傳統”都不講。這不是害人嗎?!
趙興眼珠轉了轉,輕輕搖搖頭。
此刻,馬車駛入山中,氣候陰涼下來,蘇軾坐在車上嘟囔:“天下名山僧佔盡……”
靈隱寺僧人確實不多,看來,宋朝廷對這幫好吃懶做不納稅的和尚控制的很好,他們的數量絕對沒有危害到大宋的財政。
趙興進來時,守門的和尚問過訪客目的,直接一指山中,由趙興自己前去,顯露出一副人手不足的狀況。
從守門和尚的態度看,他似乎早聽說過趙興的大名,對這位破壞了杭州風水,卻又深居簡出的莊主很是好奇,趙興在前面走,都能感覺到那和尚在背後打量的目光,那目光灼熱,充滿好奇。
山坡上,一個小和尚正在茶林裡忙碌,他一邊摘著新茶的嫩尖,一邊哼著歌,神情專注而恬靜,這一幅田園牧歌式的景象,可惜闖進來的兩人卻不欣賞。蘇東坡摸著下巴上的鬍子,理直氣壯的問:“禿驢何在?”
小和尚頭也不抬,順手一指山坡,答:“東坡吃草。”
蘇東坡神情有點尷尬,趙興樂不可支,見到蘇東坡這位大才子哼哼唧唧的說不下去,趙興上前,昂然說:“速去牽來?”
小和尚抬起眼,看著趙興那高大的身影,嘴裡喃喃說:“‘速’對‘慢’,‘去’對‘來’,‘牽’對‘推’……慢來推去——不妥不妥?”
趙興突然插入,問:“背了多久?”
小和尚脫口而出:“一個時辰。”
說完,小和尚才發現自己說漏嘴了。
蘇東坡哈哈大笑,剛才的尷尬一掃而空。
原來,蘇東坡愛取笑和尚,那是人所共知。寺裡的和尚擔心蘇軾再來找茬,不知熬了幾個夜,想出一些精彩對聯,讓小和尚背誦,而趙興的突然摻入打斷了小和尚預先設定的對話情景。小和尚本身雖然有點急智,但還不足以應付趙興的花招,所以露餡了,他老實的承認自己曾把對話背了“一個時辰”。
戳穿真相的小和尚也不管這倆人了,他揹著茶簍直往山坡上跑,不一會,僧佛印一副飄飄出塵的模樣,淡定而至,他單手做什行了個禮,向兩人問候:“人都說趙施主智慧,小孩子們一點玩鬧瞞不過您的法眼,見笑了,不知東坡居士來此何干?”
趙興笑的冷冷的。
這位僧佛印不愧是著名公關人士,騙局被猜穿了,居然輕描淡寫一句小玩鬧遮掩過去。而蘇東坡似乎很吃這一套,他那裡哈哈一笑,接過話題:“大師,我今日來訪,是為度牒一事來的。”
僧佛印眼珠陡然瞪大了一下,又恢復那副飄飄欲仙的神態,似乎凡塵俗世根本無法影響他那顆不動禪心:“施主,請往裡面請!童子,上茶,上香茶……這是今年產的雨前新茶。今年天旱,大多數茶樹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