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九章 棄官而走,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判,對當地情況比較熟悉,另一方面,他心中未嘗沒有求得趙興援手的想法。
杭州現在形勢比較嚴峻,今年到了五月,依舊沒有下一場春雨,去年的災荒已經使杭州戶口減少了三成,今年這場災荒也不怎麼樂觀。
在這樣的情況下,蘇軾選擇杭州出任地方官,一方面是他勇於擔當的性格,另一方面是想著,趙興曾帶著部分程族人移居杭州,這些人總能給他幫點忙……當然,如今趙興本人在此,那就更不用愁了。
蘇軾素來知道趙興對人實誠,但他從來沒想到趙興能為他捨棄官職,他擔心對方真是為他辭官,那他欠的人情就太大了,所以,話到半截,說不下去了。
趙興聳聳肩,一邊領著馬車隊向堡裡走,一邊跟蘇軾閒聊:“其實,我家中還有點別的事,這才讓我下決心辭官的。這些事情不大不小,但別人實在無法上手處理,只好我親自來。老師也不用擔心,都是些小事,三五個月就能處理好。”
蘇軾低頭想了想,安慰趙興:“無妨,離人無需憂心,安心把家裡的事處理好,我來杭州剛好缺人手。朝廷那方面若許你辭了密州官職,你就在我那裡當個押司,或者掌書記吧。回頭我給朝廷解釋一下,嗯,我這裡確實需要你。”
趙興這座莊園足夠大了,隨著院內土建工作的結束,大多數工人已經轉到密州臨海村,在那裡修建碼頭城堡。這座能夠容納幾千人的建築群,現在顯得有點空空蕩蕩,而主人長期不在家,又讓這裡顯出一種被忽視的蕭索。等蘇軾一家安頓下來後,頓時讓城堡多了點人氣。
與蘇軾同來的還有小史高俅,此次隨蘇軾來杭州,他將出任掌書記職務,為此,他便正式起了個官名:高俅。除了高俅外,蘇軾還帶來一個閒官的任命:推官秦觀。這廝還在京城風花雪月著,想等到蘇軾安頓了,再慢慢南下。
蘇軾旅途勞頓,一家子洗浴完,喝了一碗粥,便各自安歇,高俅忙著將蘇軾的行李整理好,把自家也安頓了。他捧著一杯熱茶,向趙興歉意的表示:“蘇公是有點冒犯了,押司這個官職從九品,比判官低了好幾級,趙兄出任這個官職,委屈了。”
趙興搖頭:“我若在乎官品,何必從密州辭官——那裡的局面我已經開啟,剩下的就是喝喝小酒,聽聽小曲,熬完任期而已。所以,你別跟我提這事,咱自己人,何必說這些!”
話題一轉,高俅誠懇的說:“不過,此次我等確實需要離人的幫助,杭州大旱,去年收成又不好,有錢也買不到糧食,鬥米五十六文,可謂饑饉遍地,路有遺屍。上任的路上,蘇公還在說:此刻唯有趙兄的船隊,能從海陸運來糧食。還望趙兄鼎力相助。”
趙興點點頭,回答:“杭州是我定居的地方,左右都是我的父老鄉親,原本我還有顧忌,不敢私下裡賑濟,既然老師來了,我就捐獻個二十萬石糧,幫鄉親們度過饑荒。”
高俅笑著搖搖頭:“二十萬石,這個數目過於駭人了,官府還是需要出錢平兌的,趙兄,做事不能如此張揚。”
趙興驚訝的看了一眼高俅,在京城汴梁的時候,這個小廝還是一副謹小慎微的樣子,但現在已經心眼活泛的像個積年老吏。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那句“屁股決定腦袋”。高俅現在是個官啊,掌書記,九品官,坐在這個位子上,他開始顯露出那種固有的精明與狡猾。
趙興對高俅的話深表贊同,但是官府出錢平兌,還有個問題:“杭州災民數萬,如果不靠富商捐獻,朝廷哪來的錢購糧呢?”
高俅晃晃茶杯,答:“路上,蘇公跟我談起這事,說他打算上書朝廷,請求朝廷允許在杭州售賣度牒,每份度牒賣到三百貫到五百貫,賣上一千份度牒,幾十萬貫到手了,足夠賑濟杭州災民了。”
趙興同意對方的說法:“豈止,要真有幾十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