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三章 兩個僧人的拜訪,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家繪製佛像;第二,他是看在人情的份上捐獻的,而不是看在佛印的份上。

這下子僧佛印無話可說。

他不知道,趙興曾在現代遊覽過一些佛寺道觀,對這些收費宗教挨人收費、逐寺收費的服務態度充滿了厭惡感,連帶著,他對那些泥塑木雕的神靈也非常不恥,認為那不過是騙子的道具而已。僧佛印這是受了池魚之災。

剩下的路途,僧佛印找不出話題,因為在趙興面前,他總有一股一眼被看穿的感覺,對方總是淡笑著望著自己,這讓一貫口齒伶俐的他顯得有點底氣不足。他聊佛經,趙興不置可否,他聊慈悲,趙興卻突然問:“去年杭州又是大旱又是大澇,僧道何不施捨?”

這個問題噎得佛印說不出話來,所以他只好把話題轉到路邊的風景上:“人言密州去年逃亡過半,現在看來,市面上人流湧湧,風景不錯嘛!”

趙興笑了。

經過密州團練一年的修路,密州通向板橋鎮這條道路已經基本上換成平整的夯實路面,趙興還打算今年換成水泥路面,以便於貨物的運輸。馬車行在這樣的路面上,原先需要走大半天的路,現在只要走三分之一時間。

中午過後,趙興的馬車抵達了膠西縣,林積聽到趙興來了,連忙帶著押司、掌書記等人出迎。他的態度熱情,直感謝趙興:“通判做的先期工作太完善了,本縣戶部完整,上戶下戶中戶核定的非常精確,百姓毫無異議,倒讓本縣省了不少力氣。”

膠西縣很多戶口簿大都是趙興從團練裡淘汰下的剩員與錦州拐來的壯勞力,這些人從軍隊裡退下,趙興又按照軍隊的組成,給他們編組,每戶都分配了基層幹部,這種組織健全的村民機構,讓林積管理起來覺得非常痛快。所以他才鄭重感謝趙興。

鄉民便於管理,而背靠高麗庭館,又有巨大的稅收收入,在這樣的地方當官升遷很快,林積想到未來的前景,這幾天夢裡也會被笑醒。

趙興看了看林積帶來的那些幕僚,轉身向林積介紹身邊的僧佛印:“這是杭州金山寺的方丈僧佛印,這次護送我岳丈來此,順路過來看看膠西縣……”

林積眼睛一閃,問:“大師可是打算在膠西縣設立佛寺?如果大師有意,林某願意開這個方便。”

僧人在古代中國是一群特殊群體,他的收入是免稅的,所以宋代很多人當和尚,他們不是為了信仰拜佛,而是為了免稅。也因此,宋代嚴格管束和尚的名額,每個和尚都需持有官府發的僧碟,才能合法修行。

地方政府售賣僧碟是項大收入,一般來說,每份度牒可以賣到三百貫。而膠西新近設縣,當地還沒有一座寺廟,若僧佛印有意在膠西設立寺廟,不說多,林積賣十張度牒,就是當地政府一項大收入了。

論理,膠西人口雖少,卻是一個肥縣,這樣的地方必然有僧人打破頭願意來,而來交易的日韓商人又是信仰佛教的,在這裡當和尚,一定肥的流油……

然而……然而僧佛印才從英山那個窮闢的地方調往中等城市杭州,他可不想再到這種沒幾個縣民的小地方傳道。他瀟灑的行了個禮,冠冕堂皇的回答:“林施主好心思,如此一場大善功,貧僧一定好好頌揚……”

然後,再無下文了。

林積看到對方的婉言謝絕,充滿遺憾的笑了笑,招手請趙興進內堂坐,邊走邊介紹:“這裡的情況通判也都知道了,但按照規矩,我跟你說一說:膠西這次徹查丁口,共有一千一百多戶,勉強過了千戶,只是一個小的不能小的縣。

說起來,離人搞得不錯,已經把每十戶編一街,每百戶一里,鼠尾薄(戶籍登記)做得真清晰,百姓以軍法管束,令鄉人訴訟極少,本官上任以來,倒沒有太多的事情。

然,縣裡丁口少,該應的差役丁口就少,我這裡急著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