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三章 兩個僧人的拜訪,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找百十個人修繕一下官衙,可傳遍了四鄉,至今竟無一人來應役,離人,你有什麼辦法?”

趙興肚裡暗自嘀咕,這廝口氣好大。千戶小縣,他一招差役,張口就是一百個壯勞力,還讓不讓人活了。

“縣尊,收錢吧。膠西臨海,這裡的百姓鼓搗條小船下海走一圈,收入不老少,可謂縣小人富。勞力這東西,嘿嘿,縣裡百姓耽誤一天活計,少收入多少錢?他們豈會應差。收錢,他們反而肯的,嗯,最近來了許多逃民,收了錢僱傭他們幹,縣裡沒準還能掙一筆……對了,我密州團練那裡還有三百多‘剩員’,臨海村那裡還有百十號居民,此外,臨海村還有一座大鹽場,縣令大人,我想把這些都併入我縣。”

林積輕輕皺了一下眉頭。團練家眷也是不應付差役的人,而團練剩員多是一些年老體衰的人,縣上添了這些戶口,對收益沒有影響,支出反而要增加,比如這場大雪過後,他要給的炭薪錢便要增加。

不過,聽到趙興願意把臨海村的鹽場交出,林積眉毛跳了跳,臉上帶了點喜色:“朝廷開辦膠西縣的錢予了三千貫,如今這筆錢所剩不多了,不知道鹽場那裡有沒有積累。”

趙興仰臉望了望天空,伸出一個指頭:“一萬貫吧,那個鹽場是我團練剩員開辦的,原只是供我團練醃製燻肉,賬上還有點餘錢,一併與你。”

林積暗中撇撇嘴,心說:“我還不知道,你這廝是密州一夥頭,密州上上下下大小官員都給你綁在一起折騰走私貨。密州鹽場販出去多少私鹽我不清楚,但賬上有多少錢還不是你說的算。”

“縣上要修建縣衙,縣學,縣牢……一萬貫恐怕不夠,再多點!”林積繼續要求。

趙興一指市舶司,提醒:“那裡,既然膠西設縣了,那麼一二月份積累的稅款,縣上就該享有,林縣令怎麼不去要過來?”

林積搖搖頭:“市舶司的官員恐怕不會輕易許,我猜那筆錢他們已經花了?”

趙興嘿嘿一笑:“要錢的事情,林大人出面,我給你撐腰……這樣吧,你前頭走,我後面跟著,正好去高麗庭館看看。”

高麗庭館沿著唐家灣修建,綿延十五里,裡面不僅有巨大的庫房,也有自己的勾欄瓦舍,學堂書館,完全是自成體系的社會。這座政府修建的庭館,每年收取房租多少——零。政府一個錢的房租不收,住進去的商戶唯一的義務就是納稅。

這就是“共和制”特色。共和制下,私人新建的商場需要交房租,而政府提供的交易場所是用納稅人的錢興建的,是為納稅人服務的,故而無需交納房租,光納稅就算盡了義務。看來,宋人也許不知道什麼是“共和”,但他們做得事就是“共和”。

趙興站在這座規模宏大的庭館面前,正在沉思,林積已經喜滋滋的回來了。他激動的滿臉通紅:“三萬貫!趙大人,他們給了三萬貫。那位市舶司都監聽說趙大人正在巡街,趕緊給了我們三萬貫。爽快!”

看著趙興若有所思的望著街道,林積趕緊補充:“都監大人說了,他們市舶司裡衙役齊全,倒是不需要人手了,離人,別起心思了。”

趙興點點頭:“三萬貫,如果是兩個月的收入的話,太多,如果是全年的收入的話,太少。我就在想,如果我們把市舶司的治安接管下來,每年能有多少進項?”

林積聽了,愣了一下,又趕緊補充:“趙大人,這三萬貫,他們只讓我簽收了兩萬五千貫的收條,這筆錢恐怕就是……”

這筆錢就是讓趙興同意不插手市舶司內部事務的。它是官場潛規則的一部分,這錢可任由當地主管官員支配,給自家買醬油都無需上賬。現代稱之為“小金庫”。

趙興笑了笑,輕輕的點了點頭。

他這一點頭,等於同意不插手密州市舶司事物,這五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