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9章 我見過兩位的海捕文書,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敢衝擊二百多人的隊伍。
古代打仗的場景,在現代人看來似乎有點可笑——對面十多人各個騎著馬,但只有兩個人背後插著小旗。這種小旗在古代被稱為“認軍旗”,在沒有步話機、對講機的時代,士兵全靠這面小旗認定歸屬,並隨同它前進撤退。
剛才射箭的那人,背後小旗上繡著一個大字——“張”。此人長相英俊,年齡在三十歲上下,顯得很英氣。另外那位背插小旗的漢子則似乎顯得懦弱,馬身尾隨在張姓將領之後,不敢稍稍越過——他背後的旗子上繡著“董”。
董姓將領顯得很市儈,而張姓將領則渾身充滿軍隊的味道,舉手投足乾淨利索,身後雖然只有十多名小兵,但卻按照大宋的嚴格操典排兵佈陣,儼然千軍萬馬在手。
此時,時穿隊伍裡的馬車已經卸了馬,騾馬都被牽到車子後面,交給三十名義兒以及長槍手們看護,車身則堆成壘,七十名義兒手持火槍瞄準了對方,而六十位大齡火槍手則鑽入車底,用火槍口瞄準了對方。
對面這夥人其實已經在火槍射程裡了,但時穿不發話,受到嚴格訓練的團練們也沒有開火的意識。
稍傾,六十名長槍手跑動著豎起了長槍,填補了車身之間的空隙,時穿左右看了看,覺得自己的佈置沒有問題,他跳上一匹馬,施施然的走出街壘,揚聲問:“對面來的可是張指揮使,人稱‘沒羽箭張青’?”
那位張姓將領稍稍一愣,拉住了馬韁繩,時穿不等對方回答,又轉向了旁邊的董姓將領,開口問:“這位可是鄆城縣總捕頭、綽號‘一撞直’的董平?”
沒羽箭張青吹了個口哨——噢,宋人叫“打了個唿哨”,他仔細張望了一下時穿,開口問:“咱們以前認識?”
時穿咧嘴笑了:“我以前曾是大將,見過兩位的海捕文書。”
第359章我見過兩位的海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