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9章 我見過兩位的海捕文書,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二天,隊伍重新上路,團練們的神色顯得既疲憊又緊張。疲憊是因為一夜未曾睡好,緊張是因為聽了太多的驚悚傳聞。
時穿詢問了十一孃的狀況,引導十一娘坐上特意為之加裝了鐵板的馬車,旁邊一位義兒團練伸手相扶,而後試探地問時穿:“義父,聽說梁山寇喜歡拿人心做醒酒湯,這人……怎麼能吃人呢?他怎麼吃得下去?”
十一孃的臉色白了,時穿輕輕將十一娘送上馬車,替對方放下轎簾,想了想,決定不迴避:“是有這事,而且他們還挺喜歡拿這事出來炫耀,稱之為‘殘暴美學’。”
說完,時穿指一指來的方向,補充:“那裡是我們的家,由我們的親人與朋友,有我們所愛的人,所以我們要把他們擋在崔莊之外,讓我們所珍視的人不受噩夢影響,知道嗎?。”
馬車內的十一娘突然掀開轎簾,鄭重其事地說:“哥哥放心,我絕不會再讓人拐一次,哥哥給我兩隻手銃,其中一支手銃我準備留給自己,萬一事情緊急,哥哥不要管我。”
剛才問話的那位義兒一挺胸,大聲說:“十一姐放心,我絕不會讓你遭到危難的。”
其餘的義兒也一起鄭重點頭,彷彿共同作出了承密佈,經過之前知縣沈括修建水利設施,該縣土地肥沃,糧食產量非常高,加上最近幾年占城稻的引進,即使這幾年全天下都旱情嚴重,當地百姓卻不用為吃飽肚子而犯愁。
整個沭陽縣人口密度並不高,也就是十二萬人左右,其中,縣城內居住了將近一半的人口,該縣第一大鎮厚丘鎮又居住了一部分人口,所以,散佈在鄉間的村落,規模就顯得不大了。
時穿騎在馬上,時不時眺望前方——觸目所及,全是平整的廣蕪田野,田野上積雪剛剛消融,黑色的土地中,零星的白色殘雪點綴其中,白玉黑的空隙則填充著隱隱的一抹抹綠色。
這片大地是齊魯大平原的末梢,地勢平坦的一眼可以望到天際盡處,官道也非常平坦,三十輛馬車走的很輕快,車輪發出粼粼的輕響,彷彿一首鄉村音樂。
一群鷓鴣被馬車的輪聲驚醒,咕咕叫著從官道旁的樹梢飛起。義兒營的孩子們被鷓鴣吸引,仰臉看著鷓鴣飛行的方向,因為是行軍狀態,大家沒有喧譁,只是指著飛來飛去的鳥,捅一捅身邊的同伴,提醒他們注意欣賞。
稍停,地平線盡處出現十幾個人影,這些人走走停停的,顯得很悠閒——這個時候,大路上已經沒有流民,或者,他們逃向了別方;或者,他們沒來得及逃跑;或者他們覺得沒必要逃跑了。
對面來的十餘個人都騎著馬,陽光之下,他們身上一閃一閃的,時穿眯起眼睛一望,立刻吩咐:“止步全軍持槍,填裝火藥、炮子,準備戰鬥。”
百名義兒紀律性比較好,時穿一聲令下,他們以十人為一隊,士官開始分發馬車上的武器,士兵開始扎束武裝帶,並往武裝帶上掛上火藥盒、手雷、戰刀。而那六十位大齡火槍手,經過了剿匪作戰,顯得更是不慌不忙了……不一會,團練們整裝完畢,這時,長槍手的隊伍還有點亂糟糟。
時穿帶出來的長槍手都是崔莊本地人,他們的家眷大多在作坊裡做工、或者在時家田裡務農,這些人忠心上沒有問題,但可惜由於時穿不好明目張膽的,按練兵方式訓練他們陣法以及團隊作戰,所以長槍手們遇敵顯得有點慌亂——畢竟,對面是兇名卓著的梁山水寇。
對面來的人也遠遠發現了這支隊伍。隊伍前方雖然沒有披紅綢的鑼鼓隊,但隊伍中央的馬車上貼著大大的雙喜字,而隨行的馬車、箱子上也都貼著雙喜,顯示這可能是支新婚隊伍。他們毫不避讓,迎著時穿這支隊伍直著趕上來,等他們到了弓箭射程外,幾個人還越前囂張地射出示威的一箭,警告這面的隊伍停步。
果然是膽大包天的匪徒,十幾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