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大明·徐後傳_13,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姚繼同一嘆,“本來義父是打算透過蔣山法會,引起洪武帝的注意,走一條終南捷徑,以接近朝政官員,可是沒想到弄巧成拙,現在身不由己了。”
乍然遇到這種戲劇性的變故,姚妙儀腦子都懵了,她抿了一口已然涼透的冷茶,說道:“義父和姚繼同都走了,明教怎麼辦?刺殺郭陽天的事情怎麼打算?”
“我們此去遼東高麗,路途遙遠,不通音訊,明教先交給你負責。”姚繼同說道:“明教這次內鬼叛變,損失慘重,還是以休養生息為主,莫要輕舉妄動。至於郭陽天——”
姚繼同的目光裡閃過一抹痛色,“暫緩吧,等我和義父回來再謀刺殺計劃,你要做的是穩住局面,我們不能再失去同伴了。”
“屬下聽命。不會擅自行動的。”姚妙儀點點頭,她其實對明教的未來持以悲觀態度——即便是成功刺殺郭陽天又如何?
即便是朱元璋死了又如何?大局已定,這天下是朱明王朝,難道姚繼同說自己的小明王,就能立馬黃袍加身,天下臣服?
明教現在已經臭名昭著,被稱為魔教了好不好。
何況和姚繼同相處多年,看得出小明王性格恬淡,並不是個有野心的人。不過明教庇護她多年,姚妙儀雖然不看好明教的前途,但是感激之情還是有的,不希望明教就這麼散了。
由於姚繼同和道衍禪師即將出發去遼東高麗,這幾日都住在百和堂,和明教舊部聯絡交代。
一夜北風過後,十里荷香漸漸消散,到了三秋桂子的時候了。金陵城百姓收起了單薄的夏衣,穿上夾衣。
秋雨綿綿,一輛馬車停在百和堂門口。開業快一個月了,百和堂生意依然清淡,又是個下雨天,今早開門後,一單生意都沒有。
此刻阿福見好不容易有生意上門,忙殷勤的打起雨傘走到馬車前,給客人遮雨。
客人是個身材高大的年輕人,目光如炬,鼻樑厚實挺直,從面相上看應該不是病患本人,可能是來幫親人抓藥的。
他的唇生的極薄,唇色也極淡,看起來性情寡淡,隱隱有一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冷漠之感。
客人進了門,身邊的俊俏的小書童出手豪爽,居然給了阿福一兩銀子的賞錢,說道:“我們四爺不是來看病買藥的,聽說道衍禪師住在這裡,特來拜見。”
在大堂後面坐診的姚妙儀聽見了,覺得這個聲音很熟悉,走出來一瞧,啊!這不是四皇子朱棣身邊的小內侍馬三保嗎?以前在軍營裡,就是馬三保伺候兩位皇子起居日常,和姚妙儀十分相熟。
這時馬三保身邊穿著黑色葛布道袍的客人似乎感覺到了姚妙儀的目光,側身回頭看去,目光對視,姚妙儀瞳孔猛地一縮:四皇子朱棣!
自從和五皇子朱橚表明了女兒身,姚妙儀就知道總有一天朱棣會來興師問罪的。不過後來因開平王常遇春的葬禮,皇子們都以晚輩之禮給常遇春送葬辦喪禮,冗長繁瑣的各種儀式,朱橚和朱棣都沒時間來百和堂。
朱棣目光清冷,頷首道,“姚大夫。”
反正遲早有這一天,姚妙儀深吸一口氣,鎮定下來,“四爺。”
朱棣說道:“我是來拜會道衍禪師的,之後有些事情,還請姚大夫跟我走一趟。”
平平淡淡的一句話,卻又有一種無形的威壓在。姚妙儀將朱棣引到內堂書房,默默退下,留道衍禪師和朱棣在書房說話。
道衍禪師也以為朱棣此行是為了姚妙儀女扮男裝、替兄充軍之事,忙將前因後果解釋一番:“……當年都怪貧僧帶著繼同雲遊四海,家中無人可依,才有了妙儀效仿花木蘭之舉,還請四皇子恕罪。”
朱棣單手一揮,“當年之事,五弟已經轉述給我聽了。姚大夫雖有冒名頂替、欺瞞之罪,不過她在戰場上救過近千人的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