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大明·徐後傳_13,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將軍在時,朕實所倚,將軍既往,將誰與謀?”

“不過臨風興慨,想其音容耳。朕親臨奠,思爾之情,言豈能盡?尚饗!”

祭文念罷,洪武帝撫棺而哭,胡惟庸、劉基等大臣們皆跟著慟哭,魏國公徐達怔怔的看著戰友的棺槨出神,常遇春是同鄉、是同袍、是競爭對手,更是好朋友。

一起出生入死,闖過多少難關,攜手滅掉元朝,建立千秋功業,青史留名。

半生戎馬,少年時期立下的志向都完成了,也得到了最豐厚的獎賞,可這又如何?

一口棺材,就終結了一切。

攀到人生頂峰的徐達覺得一股寂寞湧向心頭,洪武帝的祭文依稀還在腦海裡迴響著。

“將軍在時,朕實所倚,將軍既往,將誰與謀?”

將誰與謀,此時太子妃常氏也反覆默唸著這四個字,回想剛才朱標和呂氏冰帕傳情的情景,目光冰冷幽怨。

☆、第14章 峰迴路轉

常遇春追封了開平王,以親王之禮風光下葬。將星隕落,給北伐之徵的輝煌勝利蒙上一層陰影。

魏國公徐達,常遇春的小舅子藍玉,包括四皇子朱棣等戰將紛紛請戰,求再次北伐,一舉將殘元勢力趕到大漠吃風沙,給常遇春復仇。

和武將們的同仇敵愾不同,文臣們則大多主張暫停第二次北伐,對內安撫百姓,休養生息,對外則以和談和招降為主,武力震懾為輔。

痛失愛將,洪武帝一夜之間鬢髮白了一半,如今文臣武將爭吵不休,主戰派和主和派勢同水火,主戰派指責主和派懦弱膽小,貪戀安逸榮華;主和派大罵主戰派貪功猛進,不顧百姓民生。

洪武帝左右為難,因為雙方說的都有道理。

如今元順帝跑到和林,召集殘部,伺機反撲。

元朝大將王寶寶盤踞陝西,手下有四十萬元軍。

遼東有納哈出掌兵二十萬。

雲南被元朝梁王控制。

陝甘西番自立為王。

就連高麗國也不老實,乘機擴張領土,佔了遼東多地……

可是另一方面,國庫空虛,人口急劇減少,良田變荒地,此時開始第二次北伐之徵,是涸澤而漁,不顧百姓死活,朱元璋是農民出身,他太明白吃不飽肚子意味著什麼——為了一口飽飯,赤手空拳都敢造反。。

洪武帝再三斟酌,最終站在了主和派這邊。

入夜,百和堂還掛著白燈籠,已經打烊關門了。姚妙儀、姚繼同,還有道衍禪師在大堂裡說話。

“什麼?”姚妙儀簡直難以自信,“義父要去出使遼東和高麗和談?您是個和尚,怎麼參與政事上去了?”

“洪武帝確實有經世之才,不拘一格。”道衍禪師面有欽佩之色,“如今大明和周邊勢力處於敵對狀態,並無使者來往,不過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佛教寺廟興盛,並不禁宗教來往,對高僧禮遇有加。”

“就是因為我是和尚,洪武帝才選了我們這些方外之人打頭陣。談的好了,就正式派出官員使團定合約;實在談不攏了,名義上就是幾個和尚雲遊交往,大明也不會失去國威顏面。”

反正這些和尚四處遊走,起碼有了和談的架勢,須知每一股勢力都有主和派,這些人渴望安穩,能不打仗就儘量先坐下談一談。

於大明而言,可以穩一穩邊關的局勢,得到些喘息之機。朱元璋當過和尚,後來加入紅巾軍改信過明教,深知信仰的作用。

所以在天界寺修《元史》的高僧們,只要身體禁得起路途波折的,基本都分派出去了,除了元順帝的小朝廷,道衍禪師去遼東高麗,克勤禪師遠渡日本國、還有其他人去了緬甸西【藏。

“聖旨已下,我們不得不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