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5節,大晉如此多嬌,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導嘆道:“庾國舅的長子庾彬也死於蘇峻之亂,英勇戰死,庾家為國流過血,怎麼能讓庾國舅也去死呢。我也失去過長子,因而深知你的痛苦,但是逝者已逝,活人還是要面對現實的,死解決不了問題,活著才可以。”

王導這句話很有水平了,即表明了自己仁德的品格,還能暗戳戳的點明庾亮必須承擔蘇峻之亂的責任。

你想一死了之還賺的知錯能改的好名聲?

沒門!

庾亮一聽,恨不得撕了王導這張嘴!王導用最深情的方式撕毀了庾亮的藉口。

庾亮沒辦法,只得退一步說道:“王公說的對,在罪臣的罪孽還沒有贖清楚之前,罪臣不能死,罪臣做錯事,就要接受懲罰,皇上寬恕了罪臣的死罪,但是活罪難逃,罪臣自請辭去所有官職,帶著庾氏全家歸隱山林,任憑微臣自生自滅,如此,方能讓天下知道全善罰惡的道理。”

出於孝道,小皇帝當然要挽留舅舅了。這是他親舅舅,如果真由庾亮自生自滅,他這個皇帝會落下不仁的名聲,畢竟庾亮長子戰死殉國,太后**殉國,庾氏算是“滿門忠烈”。

庾亮為了表現自己贖罪的誠意,不顧小皇帝和群臣挽留,堅決請辭,當天就帶著家人坐船走了。

陶侃聽到此事,暗自腹誹:虛偽!

王導:矯情!太特麼矯情了!

小皇帝很有眼色,知道陶侃和王導都看不慣庾國舅,連忙派了庾亮的好朋友溫嶠開著戰船去長江上頭攔截庾家的船隻。

溫嶠說道:“我年輕時好賭,站在賭船上大呼‘卿可贖我”,每次你都用錢給我贖身。我一直記在心裡,現在我也來贖你一次,給你面子。你裝可以,差不多就行了,別太矯情,過猶不及。“

庾亮抓緊了溫嶠,卻作勢就要投江,“嗚嗚,我有罪,我錯了,就讓江水洗淨我的罪孽吧。”

庾亮實在太能演了。

溫嶠的胳膊被庾亮死死拉住,庾亮要是真跳,溫嶠也要跟著下去餵魚。

溫嶠火冒三丈:你就是仗著我見不得你死!

溫嶠是個戀舊情的人,只得配合出演,好說歹說,勸庾亮放下輕生的念頭,並指揮將士搶奪船舵,把船開回建康。

庾亮琢磨著他幾次作秀,應該能夠平息民間朝堂的怒火,適可而止,上書小皇帝,說我沒臉在建康城待了,自請去地方做官,為國效力,為我自己贖罪。

在如何處理國舅這件事情上,小皇帝不敢自專,他寫了詔書問王導的意見,在書中還特意用“朕誠惶誠恐的敬問王公”這樣謙卑的字眼。

須知皇帝是君,王導是臣,君無需敬臣。小皇帝這樣有誠意,王導備有面子,看小皇帝左右為難不容易,就去了臨時小朝廷見小皇帝,小皇帝居然在門口迎接王導。

王導看得心酸,連忙下拜,小皇帝不准他拜。

王導見小皇帝心誠,動了憐憫之心,說道:“國舅畢竟有錯,就讓國舅去豫州當都督,去接替桓彝的位置吧。”

桓彝被叛軍砍頭,兒子桓溫剛剛殺了仇人韓晃和江播的三個兒子為父復仇。桓溫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官職一直空缺,剛好庾亮去填補。

本來王導希望庾亮就此倒臺,看在小皇帝的份上,還是遞給一副梯子,讓庾亮好下臺。

小皇帝說道:“朕會一直記住王公的恩德。”小皇帝也難啊。

於是庾亮被“貶官”,去了豫州。

庾亮一走,朝中五名顧命大臣,只剩下四個了。其中陸曄請求回家掃墓,結果一去不返——陸曄回鄉後病重,死了。

顧命大臣只剩下三人,溫嶠,郗鑑和王導。陶侃雖然是勤王盟主,立功最大,但他不是顧命大臣,所以暫且不能和這三人並肩。

大晉需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