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楊家燒鍋十五,楊家燒鍋,張鳳翼,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除了勺子有點不高興,其他人都說行,遲懷刑一再表示,一定等勺子回來一起走,勺子才放心。

楊宗他們被抓,即不是罪犯,也不是出勞役。最後才弄明白,朝廷同意洋人在哈拉濱修建一條叫鐵路的東西,至於什麼是鐵路,他根本不明白。想象中應該是用鐵修的路,不是石頭和沙土。洋人管修路幹活的人叫工人,工人不夠了,朝廷一時找不到人,給當地的衙門規定召集的人數。在關外,特別是吉林將軍這一帶人煙稀少,衙門一時招不到人,抓闖關東的流民衝抵。沒有路引的一律視為流民,不免其中抓進幾個像公孫哥倆一樣的,把有路引的也抓來充數。上官缺人,難免會睜一眼閉一眼,好在幹活的工人不白乾,管吃管住還給點工錢。只是看管很嚴,不能偷偷地跑路。楊宗這樣的老實人,遇見官就害怕,聽從官家擺佈只會認命。他對於幹活也不打怵,尋思幹一段時間就能放了,給點錢做路費。如今也開江了,在哈拉濱坐船去三姓還省力,聽說哈拉濱到三姓有五、六百里,如果坐船,五、七天就能到。所以,他還真地沒有著急,一天也算吃得香睡得香。可公孫哥倆則不同,每日憂心忡忡,心裡始終不太安寧。公孫立秋身體還不好,一天吃得也少,公孫仲秋和楊宗每次吃饅頭的時候,各自都留下半個給他,讓他餓的時候打打尖。

沒過兩天,鐵路開工了。工頭給他們分配的活,楊宗和公孫仲秋抬石頭。一根扁擔一個大柳條框,一天分配出做工的數量,幹完了可以歇息一下。幹不完的要罰晚上幹夜工,而且不給飯吃,月底還要扣工錢。還好,公孫仲秋和楊宗都是久做活的,每次還都能完成工頭分派的數量。苦就苦在公孫立秋了,身體單薄抬不動石頭,讓他幹另外一種活,用錘子砸石子。把抬來的石頭要砸成小塊,一砸就是一天,手都磨起泡了,經常把他累得直掉眼淚。因為完不成指定的數量,已經被罰幾次。所以,公孫仲秋和楊宗每次都抓緊時間幹完他倆的活,趁著小憩的時候,坐在公孫立秋的身邊,幫助他砸石子。

人熟為寶,公孫立秋漸漸地和楊宗混熟了,他們年齡相仿,也能玩到一起,楊宗又對他多加照顧,朋友的情誼慢慢地加深。二人的話也多了起來,交往一久,相互更加了解。楊宗自己蓋個皮襖,把被子讓給公孫哥倆,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兩個人隔著柱子聊天打鬧。從立秋的口中,楊宗得知他們有共同的身世,都是父母早亡,從小跟著哥哥一起生活。家裡窮,哥哥一直沒有說上媳婦兒,靠出力賺點錢哥倆吃飯。立秋家原來住在錦州一帶,有一天哥哥給一財主搬家,不小心打破東家的一個瓷瓶,東家不答應讓哥哥賠錢,說瓷瓶老值錢了,哥哥沒有錢賠,偷偷地帶他逃了出來。聽別人說這面好過活,隨便開墾一塊地,地能長莊稼。哥倆在吉林這一帶,轉一個多月了,也沒有找到能收留的地方。哪成想,在大車店還被抓了民夫。楊宗也把自己的前前後後給他講了,從小怎麼和哥嫂長大,怎麼下關東拜師學藝,再講到如何與師傅師孃分別,還有在路上遇到好心的褚爺爺奶奶。

講到小時候淘氣的趣事兒,逗得立秋笑得上氣不接下氣。講與師姐分別的時候,立秋跟著掉眼淚。講到山神廟的時候,立秋緊張地死死攥著楊宗的手,特別是與三條狼搏鬥的時節,更是嚇得睜大眼睛,把楊宗的手都摳破了,痛得楊宗揪他的耳朵。當他倆嬉鬧的時候,公孫仲秋會淡漠地提醒他倆,一大屋子人呢,別影響別人休息。當哥哥一說,立秋會伸一下舌頭,做個鬼臉往被窩裡鑽。

做工對於楊宗來說不算什麼,只是急著去找哥哥。公孫仲秋本來也認為,有吃有住有活幹挺好的,但差在公孫立秋這裡。他實在是不會幹活,要體力沒有體力,要耐力沒有耐力。總是磨哥哥不願意幹,弄得公孫仲秋也一籌莫展。找工頭說盡好話,也沒能給他找到一個滿意的活,畢竟修鐵路都是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巫女之盲眼太子妃

風清雪

穿越之我在綜影當特工

燕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