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章 乞丐皇帝乞丐菜,誰來拯救你我的地球,唐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爺爺繼續翻著菜譜,“佛跳牆”三個字映入爺爺的眼簾。爺爺知道這是一道十分昂貴的大菜,聽說我國領導人在國宴上用這道菜款待過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美國總統里根、英國女王伊麗莎。
爺爺:“第二道菜,佛跳牆。這可是一道大菜,請問你們吃過嗎?”
將軍:“我沒吃過。”
夫人:“我沒吃過,也沒有聽說過。”
吉娜:“我也沒吃過。”
司宇:“我聽說過,沒吃過。”
約瑟夫上校:“我也沒吃過,這道菜的名字太古怪了,我算是精通中文的,這道菜的中文意思是:和尚跳過牆,翻譯成英文是buddha Jumps over the wall,這怎麼是菜呢?應該是個動作。我每次在中國餐廳吃飯都要研究菜譜,有的菜名非常晦澀,真的搞不懂。”
爺爺:“好吧,我來解釋一下這道菜。正宗的佛跳牆是用魚翅、海參、鮑魚、魚肚、乾貝、魚皮、鹿筋、豬肚、鴿蛋、火腿、香菇、冬筍、白等18種主要原料配16種輔料煨制而成。”
說完爺爺看了看大家,見大家沒有多大反應,知道他們對佛跳牆這道菜沒有任何瞭解,繼續解釋道:“佛跳牆的烹調很講究,不但程式比較複雜,需要的時間也很長,我們先讓廚房安排這道菜好嗎?”
約瑟夫上校示意機器人服務員去安排這道菜。
機器人服務員說:“司先生對這道菜的製作工藝非常瞭解,因為這道菜的製作程式和步驟很複雜,煨制的時間比較長,我們每天提前製作這道菜,您點好了,就可以上菜。”
爺爺:“好,好。還是你們想的周到,那我就來講講佛跳牆的典故,好嗎?”
將軍:“這道菜裡面還有故事?難怪菜名如此古怪。”
夫人:“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的文明積澱了太多的傳奇和故事,飲食文化發源於中國,我們來中餐廳吃飯,不僅要品嚐中國的美食,還要領略中國的文化。司先生,我說的對嗎?”
爺爺:“你說的很對,飲食文化和其它社會文化一樣,是人們離不開的。我們可以不住豪華的宮殿,可以不穿華麗的衣服,唯有飲食不能不要。”
約瑟夫上校:“別看我們常來仙客樓吃中國菜,都是盲目的吃。看別人吃什麼,我們也吃什麼,吃不出什麼文化來。以後有司先生為我們點菜和講解,我們可以吃的明白,吃的有文化了。”
爺爺:“好吧,我講佛跳牆的故事。知道了這個故事,就明白這是一道什麼菜了。相傳,在中國唐朝,有一群乞丐每天提著陶缽瓦罐四處討飯,他們每天傍晚把討來的各種殘羹剩菜倒在一個大陶罐裡,一群人圍在一個祠廟的牆外架起篝火燒煮這些食物,熱氣騰騰,香味四溢。
“祠廟裡的和尚聞了,禁不住香味引誘,連經都不念了,跳牆而來。有詩為證:‘醞啟葷香飄十里,佛聞棄禪跳牆來。’後來,廚師門用各種名貴的原料和香料,參照乞丐的烹調工藝,做出了可以登上大雅之堂的名菜——佛跳牆。”
約瑟夫上校:“司先生,不好意思打斷您,我插一句,我知道中國很多名菜都和乞丐有關,比如說‘叫花子雞’就是乞丐發明的一道菜。”
爺爺對約瑟夫上校說:“你可以講講‘叫花子雞’的典故嗎?”
約瑟夫上校:“不好意思,我還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我是聽我的中文老師說過這道菜,據說非常好吃,還是一道中國的名菜。
“可惜,我沒有品嚐過,我只知道有這道菜,是乞丐發明的,不會講這個故事,還是請司先生講吧。”
爺爺:“好吧,上校先生,我來講這個故事。叫化子雞,也叫黃泥煨雞。故事發生在中國的明朝末年,距今有五百年的歷史了。大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