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尚花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一章 張詠治蜀,大宋那些年,墨尚花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推薦張覃做首選,眾人都讚許張詠能夠謙讓。
“天子盛明君正少,勿恨功名苦不早。蛟龍豈是池中物,風雨不夾狂不得。”
蛟龍若出淵,一飛即沖天。太平興國五年(980),張詠三十六歲,與李沆、寇凖、王旦、向敏中、蘇易簡、宋浞同登進士榜。初授廷尉評,外放為崇陽縣令,開始了仕宦生涯。
“才薄難勝任,空銷懶惰情。方今聖明代,不敢話辭榮。”初入仕途,一切都是新鮮陌生的,張詠時刻提醒自己,不能懈怠。新官上任三把火,張詠也不例外。
崇陽當地“民不務耕織,唯以植茶為業”。當時,朝廷要開始榷茶,進行茶葉專賣,為避免以後受榷茶之弊,張詠的第一把火就是下令百姓拔茶植桑。
“民以為苦”,剛開始,老百姓還叫苦不迭。後來,朝廷開始榷茶,徵收重稅,鄂州其他各地茶農或失業或貧困不堪,只有崇陽縣以縑織物繳納賦稅,免受其害,栽花多是藥,題壁半書經,百姓生活安定富足。因而崇陽的老百姓,對張詠非常感激。
崇陽山多,土地肥沃,卻水源不足。張詠的第二把火就是派人堆起小坡,建立蓄水小水庫,挖山引來水源,灌溉良田,一舉解決了天旱缺水的問題。
砌迥波流碧,窗涼洞壑青,人家晴渡口,漁釣暖沙汀。張詠又在崇陽推廣種植蘆菔(蘿蔔),百姓稱其為“知縣菜”。
張詠為官清正廉潔,兩袖清風,治吏嚴格,嫉惡如仇。
有一小吏從庫房出來,張詠見他鬢角頭巾下藏有一枚銅錢,便把他攔下來盤問。小吏道:“這是庫房裡面的錢。”
張詠大怒,命令衙役用大杖打他。小吏甚是惱火,道:“一枚錢有什麼大不了的,就杖責我?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殺我!”
張詠的暴脾氣立馬上來了,他拿過筆來,當即寫判決書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一天偷一錢,一千天就是一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張詠走下臺階,揮劍立斬小吏,隨後向御史臺上書自我彈劾。這是張詠在崇陽燒的第三把火,“一錢誅吏”。
張詠知崇陽縣,一不愛財,二不好色,三不聚賭。關注民生,扶植農桑,恩威並用,罰貪饕,揚清風,清正廉潔,治縣有方,民畏而愛之,是難得的清官好官。崇陽人建乖崖亭,立乖崖碑,褒其功德,傳頌至今。
由於政績卓著,張詠先後擔任太子中允、通判麟州、秘書丞、浚儀縣令等職務。
太宗聞其有才幹,淳化元年(990),四十五歲的張詠被提拔為湖北轉運使,淳化四年(994),提為樞密直學士,同知銀臺通進封駁司兼掌三班院,成為皇帝依賴的近臣。
張詠曾言:“事君者廉不言貧,勤不言苦,忠不言已效,公不言己能,斯可以事君矣。”
張詠俠義中帶有剛猛果敢之氣的性格,讓太宗大為賞識。在巴蜀動盪,叛民四起之際,遴選成都官員時,太宗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
◆ 主政四川
張詠出身寒卑,深知百姓亂世痛楚,外調為益州知州,推己及人,他對農民叛亂進行深入反思。
“皇天詔龍司下土,穀苗乾死天未雨。如何不念蒼生苦,村落廉廉椎旱鼓。”天災乾旱,還是外部表象,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農民賦役沉重、地主豪強兼併民田,巧取豪奪,官家壟斷茶、鹽、布帛經營,為了活命,農民鋌而走險。
“活人性命由百穀,還須著意在耕農,懲奸濟美號長材,來救黎元暗中苦,更禁貪官與豪吏,愍農之道方始行。”張詠對症下藥,整飭吏治,興利除弊,改善民生,穩定政局。他上奏太宗,希望朝廷能夠寬厚待民,化反賊為良民,讓起義群眾歸順返鄉,回家各務其業。
張詠治蜀,匡正積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