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章 左傳·秦晉韓之戰,俠影美顏,德蘭Y,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人。[8]弗使:不用慶鄭。[9]步揚:晉國公族大夫。御戎:駕馭兵車。[10]家僕徒:晉大夫。右:車右。[11]小駟:馬的名稱,比較矮小。鄭入:鄭人進貢的。[12]大事:指戰爭。[13]必乘其產:一定要用本國出產的馬駕車。[14]“生其水土”二句:此指本國馬熟悉水土,聽從教訓。服習,熟悉,習慣。[15]納之:使之,指好使喚。[16]如志:聽從人願。志,意願。[17]“今乘異產”四句:意謂現在用別國產的馬來駕車打仗,一旦遇到意外情況,將因恐懼而改變常態,必然違反人的意圖。易,相反。指馬與人的意圖相反。[18]亂氣狡憤:指馬呼吸、喘氣而發怒。[19]脈:血管。僨(fèn)興:緊張突起。[20]周旋:旋轉。不能:不靈活。
原邊注:
慶鄭本是忠臣,但多次直言頂撞晉惠公,所以惠公不用他。可見晉惠公心胸狹窄。
晉惠公又不聽慶鄭的勸告,剛愎自用,為後來的失敗埋下伏筆。
九月,晉侯逆秦師[1]。使韓簡視師[2],復曰[3]:“師少於我,鬥士倍我[4]。”公曰:“何故?”對曰:“出因其資[5],入用其寵[6],飢食其粟:三施而無報[7],是以來也。今又擊之,我怠秦奮,倍猶未也[8]。”公曰:“一夫不可狃,況國乎[9]?”遂使請戰,曰:“寡人不佞,能合其眾而不能離也[10],君若不還[11],無所逃命。”秦伯使公孫枝對曰:“君之未入[12],寡人懼之[13];入而未定列[14],猶吾憂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15]!”韓簡退曰:“吾幸而得囚[16]。”
註釋:
[1]逆:迎戰。[2]韓簡:晉大夫。視師:探視秦國兵力。[3]復:覆命。[4]鬥士:拼死敢鬥之士。[5]出因其資:晉惠公夷吾出奔,曾依靠秦國的資助。[6]入用其寵:回國也靠秦國幫助。見前文註釋。[7]三施:即前面說的秦國對晉惠公的三次恩惠。[8]倍:鬥志相差一倍。[9]“一夫”二句:意謂一介匹夫還不可讓人輕辱,何況一個國家?足見晉惠公不服氣。一夫,普通人。狃(niu),輕慢。[10]“能合”句:意謂既已把軍隊集合起來,就無法解散他們。言外非得較量一下不可。[11]君:指秦君。[12]未入:未回到國內。[13]懼之:替晉惠公擔心。[14]未定列:君位未安定。[15]“苟列”二句:意謂如今你君位安定了,我豈敢不接受貴君作戰的命令呢?[16]幸而得囚:做俘虜已是幸運了。意謂能做俘虜已經很不錯了,否則將戰死。
原邊注:
韓簡指出晉惠公“三施而無報”理虧,但惠公仍一意孤行。
《左傳》中有許多委婉語。“敢不承命”,是委婉語,“吾幸而得囚”也是委婉語,這是《左傳》重要的語言特點。
壬戌[1],戰於韓原。晉戎馬還濘而止[2]。公號慶鄭[3],慶鄭曰:“愎諫違卜[4],固敗是求[5],又何逃焉?”遂去之[6]。梁由靡御韓簡,虢射為右[7],輅秦伯[8],將止之,鄭以救公誤之[9],遂失秦伯。秦獲晉侯以歸[10]。
晉大夫反首拔舍從之[11],秦伯使辭焉,曰:“二三子何其戚也[12]!寡人之從晉君而西也[13],亦晉之妖夢是踐[14],豈敢以至[15]?”晉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16],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17]。群臣敢在下風[18]。”
註釋:
[1]壬戌:十四日。[2]還(xuán)濘而止:馬陷於泥潭之中,迴旋不得出來。[3]號慶鄭:向慶鄭呼救。[4]愎(bi)諫:不接受勸諫。違卜:違反卜辭。指不用慶鄭為車右。[5]固敗是求: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