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章 左傳·晉公子重耳之亡,俠影美顏,德蘭Y,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蒲和狄那樣的反對者嗎?[19]置射鉤而使管仲相:齊桓公和公子糾爭位時,管仲奉公子糾之命射中桓公的衣帶鉤,後因鮑叔牙推薦,齊桓公又重用管仲。[20]易之:改變齊桓公的做法。[21]何辱命焉:何須你下命令。[22]刑臣:受過宮刑之臣,寺人披自稱。[23]公見之,以難告:晉文公接見寺人披,寺人披報告了呂、郤的陰謀。難,指呂、郤焚燒公宮的陰謀。[24]潛會:秘密地會見。王城:秦地,在今陝西大荔東。[25]晦:月終之日。[26]不獲公:因寺人披告密,晉文公躲過此難。[27]殺之:殺呂、郤二人。[28]逆:迎接。嬴氏:指懷贏。[29]紀綱之僕:管理門戶之僕人。

原邊注:

寺人披雖是個小臣(宦官),但其言辭井井有條。其中“又將及難”一句,頗能引起晉文公的注意。寺人披的這一番辯白,使晉文公由怨恨轉為信任,從善如流,免除了一場災難。

初,晉侯之豎頭須[1],守藏者也[2]。其出也,竊藏以逃,盡用以求納之[3]。及入[4],求見。公辭焉以沐[5]。謂僕人曰[6]:“沐則心覆[7],心覆則圖反[8],宜吾不得見也。居者為社稷之守[9],行者為羈紲之僕[10],其亦可也[11],何必罪居者?國君而仇匹夫[12],懼者甚眾矣。”僕人以告,公遽見之[13]。

狄人歸季隗於晉,而請其二子[14]。文公妻趙衰[15],生原同、屏括、樓嬰。趙姬請逆盾與其母[16],子餘辭[17]。姬曰:“得寵而忘舊,何以使人[18]?必逆之!”固請,許之。來,以盾為才[19],固請於公,以為嫡子[20],而使其三子下之[21],以叔隗為內子[22],而己下之。

註釋:

[1]豎頭須:豎,小臣;頭須,人名。[2]藏(zàng):庫藏,倉庫。[3]“其出也”三句:意思是當年重耳逃亡時,頭須偷走府庫中的財物,全部用在設法讓重耳回國這件事上。納,接納重耳回國。[4]入:指重耳回國。[5]辭焉以沐:晉文公以洗頭為藉口辭謝不接見。沐,洗頭。[6]謂僕人曰:主語是豎頭須。[7]沐則心覆:洗頭時低頭向下,心也向下,所以說心覆。[8]圖反:考慮問題顛倒。[9]居者:留在國內的人。社稷之守:看守社稷。[10]羈紲(xiè)之僕:牽馬的僕人。羈紲,馬籠頭和馬韁繩。[11]其亦可也:意謂跟您逃亡的人和替您守藏奔走的僕役,這兩種人都是一樣的。其,指居者和行者。[12]仇:仇視。匹夫:普通人,指這些小臣。[13]遽:立即,馬上。[14]二子:指伯鯈、叔劉。[15]妻趙衰:把女兒嫁給趙衰。妻(qi),作動詞。[16]趙姬:重耳女兒。[17]子餘:趙衰,字子餘。辭:辭謝,指不同意接回趙盾和他的母親叔隗。[18]“得寵”二句:意謂得到寵愛而忘記了舊人,還如何使喚別人?[19]才:有才幹。[20]嫡子:當成正妻所生的兒子。[21]下之:居於趙盾之下。[22]內子:嫡妻,正妻。

原邊注:

接見豎頭須,說明晉文公能改變成見。

趙姬能夠不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子爭正位,而讓位於叔隗和趙盾,在宗法社會的背景下,實難能可貴。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1],祿亦弗及[2]。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3],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4],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5],不亦誣乎[6]?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7]?下義其罪[8],上賞其奸[9],上下相蒙[10],難與處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11]?”對曰:“尤而效之[12],罪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娘娘!快把我賜給小太監

姒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