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章 左傳·晉公子重耳之亡,俠影美顏,德蘭Y,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派兵護送重耳回國。[2]“不書”二句:《春秋》經文沒有記載這件事,是因為重耳回國之事沒有向魯國報告。[3]河:黃河。[4]“子犯”句:指子犯把一塊玉璧交給重耳,表示自己要就此離開重耳。[5]負羈紲:指任僕役隨從奔走。羈,馬籠頭。紲(xiè),馬韁繩。巡於天下:逃亡的委婉說法。[6]亡:奔逃,此指離開重耳。[7]所:假設連詞,如果。舅氏:舅父。有如白水:指河水發誓。[8]投其璧於河:表示取信於河神。[9]令狐:在今山西臨猗西。[10]桑泉:在臨猗東北。[11]臼衰(jiucui):在今山西運城。[12]甲午:二月無甲午日,恐記日有錯。[13]晉師:指晉懷公的軍隊。廬柳:在臨猗境。[14]“秦伯”句:此時晉國軍隊還是在晉懷公手裡,公子縶到晉國軍隊中傳達秦國命令,要他們退撤。公子縶,秦公子。如,前往。[15]郇(xun):在臨猗西南。[16]辛丑:甲午後第七天。[17]壬寅:辛丑第二天。[18]入於晉師:晉軍轉向重耳,所以重耳能進入晉軍中。[19]丙午:壬寅後第四天。[20]曲沃:晉國宗廟所在地,在今山西聞喜東北。[21]丁未:丙午第二天。[22]武宮:晉曲沃武公之廟。晉國每位國君即位,都要先朝拜武宮。[23]戊申:丁未第二天。[24]高梁:在今山西臨汾。
原邊注:
子犯於重耳即將回國即君位時表示要離開,既是對重耳的考驗,也是為重耳回國後處理的一系列事件張本。
在秦穆公的武力支援下,重耳迅速回到晉國。“朝於武宮”,說明他已經奪得政權。重耳即位時,已經六十二歲。
呂、郤畏偪[1],將焚公宮而弒晉侯[2]。寺人披請見[3],公使讓之[4],且辭焉,曰:“蒲城之役[5],君命一宿[6],女即至[7]。其後餘從狄君以田渭濱[8],女為惠公來求殺餘,命女三宿[9],女中宿至[10]。雖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猶在[11]。女其行乎[12]。”對曰:“臣謂君之入也,其知之矣[13]。若猶未也,又將及難[14]。君命無二[15],古之制也。除君之惡,唯力是視[16]。蒲人、狄人,餘何有焉[17]?今君即位,其無蒲、狄乎[18]?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19],君若易之[20],何辱命焉[21]?行者甚眾,豈唯刑臣[22]。”公見之,以難告[23]。三月,晉侯潛會秦伯於王城[24]。己丑晦[25],公宮火,瑕甥、郤芮不獲公[26],乃如河上,秦伯誘而殺之[27]。晉侯逆夫人嬴氏以歸[28]。秦伯送衛於晉三千人,實紀綱之僕[29]。
註釋:
[1]呂、郤:呂甥(瑕甥)、郤芮,都是晉惠公舊臣。[2]公宮:晉侯的宮庭。晉侯:指重耳,此時已即君位,史稱晉文公。[3]寺人披:寺人,即閹人,宦官,名披。[4]讓:責備。[5]蒲城之役:指僖公五年,寺人披曾奉晉獻公之命至蒲城追殺重耳。[6]一宿:一夜。此指住一夜後到蒲城。[7]女:同“汝”,你。[8]田:同“畋”,打獵。渭濱:渭水之濱。[9]三宿:是第四日。[10]中宿:第二宿後第三日。[11]夫袪猶在:意謂寺人披伐蒲城,重耳越牆逃走,寺人披斬得的重耳的一隻袖管還在呢。袪(qu),袖管。[12]女其行乎:等於說你走吧。[13]知之:知道為君之道。[14]“若猶”二句:意謂你如果還不懂為君之道,還會有災難。及難,趕上災難。[15]君命無二:執行君命無二心。[16]唯力是視:即唯視力,儘自己能力之所及。[17]“蒲人、狄人”二句:意指殺一個蒲人或狄人,於我有什麼不同?餘何有,對我有什麼關係呢?[18]“今君即位”二句:意謂現在您當了國君,難道就沒有像當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