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0章 王績《遊北山賦並序》,俠影美顏,德蘭Y,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才者八人:蘇非、李尚、左吳、陳由、伍被、毛周、雷被、晉昌,號曰八公也。”葛洪《神仙傳》卷四:“八公皆變為童子,年可十四五。”“八童子乃復為老人。告王曰:吾一人能坐致風雨,一人能崩高山,一人能分形易貌,一人能乘雲步虛,一人能入火不灼,一人能千變萬化,一人能煎泥成金,一人能浮於太清之上。”[241]小童乘日:《莊子·徐無鬼》:“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適遇牧馬童子,請問為天下之道,小童曰:‘若乘日之車而遊於襄城之野。’”郭象注:“乘日:日出而遊,日入而息。”成玄英疏:“晝作夜息,乘日遨遊,以此安居而逍遙處世。”[242]仙人御風:《莊子·逍遙遊》:“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243]杖頭安鳥:《太平御覽》卷三八三引《續漢書》:“仲秋之月,縣皆按戶比,民年七十者授之玉杖。長九尺,端以鳩為飾。鳩者,不咽之鳥也。欲老人不咽,所以愛民也。是月也,祠老人星於國南遠郊。”[244]車邊畫熊:《後漢書·輿服志上》:“公侯乘安車,朱班輪,飛,倚鹿較,伏熊軾。”[245]心期:心願。[246]解車:停車。

賞析:

這篇長賦是王績的代表作,由序言和正文組成。在序言中,作者著重回憶了顯赫的家世,並抒發了歸隱山林的情懷。“永嘉之際”和“永安之事”都是東晉時期政權更迭的大事,可見王氏家族的前程是和時代的發展緊密聯絡在一起的。西晉破敗,王家便渡長江而避難;南朝混沌,族人即北上中原做官。屈指算來,到王通、王績一代,王家在河曲一代已經定居了五代,“俄將百年”、酒多田廣。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王氏家族多有高官貴胄,因此王績自稱“吾周人也”,並強調祖先晉陽穆公、安康獻公的豐功偉績,也並非誇張矜耀之辭。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作者沒有繼承家族餘蔭,卻嚮往山野的情懷且“老而彌篤”。文中列舉的皇甫謐、仲長統、孫登、王霸、陶潛,從簡低調,靜心避徵,都是歷史上著名的隱士。因此,作者的序言其實提出了一個千古以來的難題,即人的一生應當積極入世還是消極避世?作者在正文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正文依次分為四段,為典型的“起承轉合”結構。第一段從“天道悠悠”到“瞿曇六年而遐想”。對於是否應當積極入世的難題,作者認為,榮辱似夢,“人生若浮”。即使像堯舜、周文王那樣成為統治者,也註定會死去。至於普通人,即使是“數十年之將相,五百里之公侯”,也不過“長懼長憂”,最終被人遺忘。那麼能否改變這樣的命運呢?作者認為像黃帝昇天、蓬萊入海這樣的故事都是虛妄的,所以應當“棄卜筮而不佔”,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像莊子、釋迦牟尼那樣沉潛玩味、韜光修行。

第二段從“有是夫”到“鳳翮龍唇之素琴”。第一段重在抒情,而第二段詳於體物。既然作者堅定了避世求真的決心,那麼他就要尋找隱身靜處的最佳場所。距離王績所居不遠的正是北山,於是他首先描繪了北山的風光。奇怪的是,北山處處蘊含著危險,山路崎嶇、峰巒嵯峨、澗深崖陡、煙重風急,並不是世外桃源的景象。因為險要的環境讓作者暫時擺脫了塵世的喧囂,所以能夠體悟到心靈的滿足,由衷地“喜方外之浩蕩”。

作者進一步指出,如果只有身體離開了人群,而心靈依然在塵世之中,那也是不夠的。神仙故事大半屬於捕風捉影,煉丹長生也總是荒誕不經。即使遇到古代傳說的偓佺、麻姑那樣的仙人,凡人也未必逃出了樊籠。因此,作者認為要靜處獨遊是難能可貴的。

作者既然選擇了隨運乘流,那北山險峻的風光就變得可愛起來,足以“是欣是賞,爰遊爰豫”。四望雲如龜甲、霞似龍鱗、蘿迎軒敞、猿來鳥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竊國錄

嗯沒錯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