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6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高煦一聽,覺得父王說的有道理,但是他畢竟年輕,關注點和父親不一樣,說道:“不打耿炳文也行,這個老頭在京城對我們這些質子還不錯。李景隆太可惡了,羅織謀反罪名,把五王叔和大堂弟廢為庶人,囚禁在鳳陽,他來的正好,我要狠狠把他揍一頓。”

看著“恩怨分明”的二兒子,燕王覺得兒子還是太年輕太簡單了,不過兒子一直念著只會寫醫書的倒黴弟弟,燕王有覺得很是欣慰。母妃死的早,他只有周王一個親弟弟,長兄如父,兄弟感情深厚,如今弟弟因他被囚禁,燕王也十分憂心。

不過憂心無用,唯一能夠救弟弟、給他恢復名譽和爵位的道路就是造反成功,他登基皇帝,否則兄弟兩個都要死。

燕王看著鳳陽的方向,深深一嘆,拍了拍二兒子的肩膀,“好好打仗,早日把你五王叔救出來。”

當晚,燕軍連夜撤離。

三天後,李景隆拿著聖旨來接替耿炳文,果然如燕王所料,李隆基靠著削藩小能手成功上位,贏得建文帝青睞,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身邊大多是諂媚之人,騎馬不行,拍馬屁的功夫一流,其中就有紀綱安插的錦衣衛暗探。

其實李景隆首次委以重任,這是個建功立業的絕佳機會,用實力來證明他絕對不是個紙上談兵之輩,但是他畢竟第一次打大仗。燕王善戰,常年累月在山海關以北和北元軍隊作戰,以攻為守,經驗豐富。

就連耿炳文這種洪武朝的老將軍帶著三倍的軍隊都敗退真定,被打到只有防守的份,我能怎麼辦?

而且,論輩分,燕王還是他親舅舅,面對這樣強大的對手,李景隆心想:萬一有去無回怎麼辦?老實說我有一點緊張啊啊!

身邊幕僚見東翁神色不自在,連忙上去拍馬屁,說道:

“大元帥!燕軍聽聞大元帥要來,立刻撤軍,大元帥簡直如中山王徐達在世,不戰而屈人之兵啊,大元帥名震四方,燕軍聞風喪膽,只能逃命,您看,您一過來,燕軍就逃跑了。”

李景隆大喜,“此話當真?”

幕僚遞上軍報:“探子剛剛打聽到的,請元帥過目。”

軍報只是說燕軍撤退,但是在幕僚先入為主的引導下,李景隆也以為是自己的威名嚇跑了燕軍。

原來燕軍也不過如此嘛。

於是,方才還忐忑不安擔心有去無回的李景隆猶如打了一劑雞血,立刻興奮起來,並沒有留意幕僚嘴角的一抹冷笑。

由於耿炳文三十萬大軍死的死,投降的投降,只剩下十萬北伐軍困守真定,建文帝派了表哥李景隆接任,還補充了四十萬軍隊,一共湊了五十萬軍隊,要李景隆務必要凱旋歸來。

三十萬對陣十萬不行,五十萬總該夠了吧!五個人打一個啊。

所以,盲目自信的李景隆到了真定城,對一臉老態的耿炳文頗有些瞧不起,要不是看他是江都公主的公公、呂太后的親家份上,李景隆恨不得上去踩他的臉,首戰失敗,我軍士氣潰散,都是這個老傢伙乾的。

聽到聖旨,老將耿炳文幾乎瞬間白頭,其實他覺得自己才剛剛找到打仗的感覺,還可以搶救一下的,可是建文帝不會給他證明自己的機會了。

一生榮耀,幾乎戰無不勝,晚節不保,受此恥辱,耿炳文又羞又嘆,恨不得當初戰死沙場,一了百了。

耿炳文跪下說道:“罪臣耿炳文接旨。”

到了這個時刻,耿炳文甚至有些羨慕洪武朝被滅族的老將馮勝、傅友德等人,他們起碼死在盛名

上,而我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了。

耿炳文離開真定城時,形影單隻,鬚髮皆白,連脊背都塌了下來,堂堂開國大將,淪落如斯,如喪家之犬,一起戰鬥的將士都有些不捨,紛紛脫帽送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