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3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奇的從政之路,在跟著燕王啟程去燕地的時候,道衍禪師躊躇滿志,他寫了一首詩《十月一日金陵發船之北平》:
石頭城下水茫茫,獨上官船去遠方。食宿自憐同衛士,衣缽誰笑雜軍裝
夜深多櫓聲搖月,曉冷孤桅影帶霜。歷盡風波難苦際,無愁應只為賓王。
道衍禪師得到了燕王禮遇,這位和尚很少和燕王談經書,他更擅長搞政治,燕王佩服得五體投地,將道衍禪師封為上賓,是燕王府智囊團的核心人物。
建文一年,七月初七。燕王朱棣召開了“奉天靖難”誓師大會,慷慨激昂的念著道衍禪師操刀的討伐檄文:
“我,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之子,國家至親,受封以來,惟知循分守法,今幼主嗣位,信任奸臣,橫起大禍。屠戮我家,我父皇母后創業艱難。封建諸子,藩屏天下,傳續無窮。一旦殘滅,黃天后土,實所共鑑。”
燕王一下子把自己說成了孝慈皇后的兒子,這也不算錯,反正從禮法上,所有兒子都是孝慈皇后的兒子。
意思是說,分封諸子,建立藩國是高祖皇帝立的規矩,可是現在奸臣要削藩,這是違背了高祖皇帝的意願啊。皇上被奸臣給矇蔽了。
“《祖訓》雲,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以清君側之惡……”
道衍禪師把《皇明祖訓》都搬出來了,造反造的有理有據。一下子從倫理上把造反變成了討伐奸臣。
討伐檄文唸完了,三軍揮著兵器歡呼,刀槍劍戟震天響,樂極生悲,震動了頭頂的瓦片,只聽見哐噹一聲,瓦片落地,正好砸在了燕王的腳邊!
這個……此乃不吉之天象啊!
就當燕王尷尬之時,道衍禪師跑出來鼓掌,“吉兆啊吉兆!我通天道,是老天欲燕王殿下要換下象徵親王的綠瓦片,而改換使用天子的黃瓦片啊!”
按照大明的規制,太子府還有親王府都用綠瓦,只有皇帝住的地方才能用黃色琉璃瓦。
道衍禪師此言一出,說的很有道理,方才震驚的三軍重振旗鼓,又開始歡呼,大叫“必勝!必勝!”
然而,一片歡呼聲後,突然颳起一陣妖風,原本晴好的天氣立刻黑雲壓城城欲摧!眼瞅著要下大雨了!
燕王:賊老天!你他媽玩我!
剛剛鼓起計程車氣頓時再次跌落,道衍禪師又揮著雙手哈哈大笑道:“吉兆!大大的吉兆啊!飛龍在天!真龍即將出世!”
也是神了,話音剛落,烏雲大開,太陽重新鑽了出來
第181章 無間道
經歷兩回波折,太陽扒開烏雲,一縷金光撒在燕王的盔甲上,彷彿鍍了一層金光。燕王長得像父親,都是大頭圓臉相貌端正之人,加上常年殺伐決斷,在燕地不是帝王、更勝帝王的威信,頭頂著這道光環,看起來還真有些真龍天子的氣象。
“靖難!必勝!”
戰士們又喊起了口號,“奉天靖難”誓師大會圓滿成功。
燕王靖難的訊息傳到郊區通州,通州軍民沒有做任何的抵抗,皆自動歸降燕王。
次日,七月初八,靖難軍攻破薊州。遵化和密雲主動投降,歸附燕王。
七月十一,靖難軍攻破居庸關。
</div>
</div>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