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1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文帝靜靜的看著李景隆舌戰群臣,末了,說道:“不認罪伏法,聽朝廷安排,押解回京受審,陷朕於不義,是為不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好好珍惜身體,卻做出自焚這種不孝的行為,是為不孝,十二皇叔朱柏不忠不孝,雖自焚也不能洗脫他的罪名,賜他諡號為戾,以儆效尤。”

饒是群臣見識多廣,此刻也不禁呆了:什麼情況?民間沸反盈天、朝堂爭得如火如荼,這個時候難道不是安撫一下,好好安葬湘王一家子嗎?怎麼反過來還要打一個死人的臉,給人家一個“戾”的貶義諡號?

殺人不過頭點地,建文帝殺了人還要在人家臉上踩一腳,實在太狠了。

其實高祖皇帝下手也狠,但是高祖是一代雄主,朝綱獨攬,起碼在軍事和政令上沒有出大的差錯,可謂是千古一帝,自有狂的資本。

可是建文帝作為守成之君,對自己的血親都如此無情,實在令人齒寒。

建文帝也沒有辦法,如今這個局面,只能將錯就錯,一條路走到黑,道歉是不可能,這輩子都不可能道歉,他是君,皇叔們是臣,戾王用自焚這種過激的方式反抗君命,還博得人們同情,倘若不用這種雷霆的方式強壓下去,剛剛有些成效的削藩就要受挫了。

不行,既然要削藩,就一鼓作氣,一削到底,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讓朕停止削藩的步伐。

至於民怨,民怨算什麼呢?百姓還是關心自己的一日三餐,時間一長,就淡忘了,熬過這一陣子就好。

湘王成了戾王,訊息傳出的半個月後,自發去湘王府遺址祭拜的百姓發現,燒成一片廢墟的地上多出一個鐵碑,上面寫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

正是宮裡地陷消失的皇帝親筆御題的鐵碑。

百姓對著鐵碑跪拜,大呼:“高祖皇帝顯靈了!高皇帝顯靈啊!吾王冤枉,感天動地,天降神蹟,朝中逆臣當道,矇蔽君王,進讒言,導致賢王蒙冤受屈,被逼自焚。”

訊息傳到京城,建文帝召見胡善圍,“胡尚宮,朕派去荊州的太監說,鐵碑和沉入地基的那個一模一樣,你確定那塊鐵碑沉進去了?”

建文帝有些後怕,如果有人故意為之,從後宮裡抬出去一個幾百斤的鐵碑,神不知鬼不覺,這些運送鐵碑之人,就有可能對他的生命造成威脅,謀朝篡位!

胡善圍等這一天很久了。

因事關機密,書房沒有其他人,胡善圍整了整衣裙,跪下請罪,“皇上,微臣有罪。”

建文帝難以置信的看著胡善圍,“是你……你把鐵碑弄出去的。”

胡善圍乾淨利落的承認:“是,但又不是,鐵碑已經沉了,湘王府廢墟上的那個假的,故意做舊。”

建文帝深吸一口氣,問:“何人指使?”

胡善圍說道:“微臣……不敢說。”

雖說不敢說,但是胡善圍抬頭,並不逃避建文帝審視的目光:給你一個眼神,你自己體會。

建文帝腦子裡第一個念頭就是藩王,但是從胡善圍奇怪的、帶著憐憫之色的眼神來看,他很快改變了主意。如果是藩王,胡善圍肯定不會如此淡定。

胡善圍鼓勵他繼續向下深想,因為自己一步步推理出來的結果,遠遠比別人的直接告訴答案要可信。

建文帝腦子閃出第二個念頭,但過於禁忌,他本能的自我排除掉,可是胡善圍卻朝著他微微頷首,眼神充滿了悲憫。

第二個念頭重新回到腦中,生根,瘋長。

建文帝的聲音有些顫抖,也有些嘶啞,“……是太后。”

</div>

</div>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