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2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胡善圍說道:“還有衡王。太后想要當第二個武則天,掌控權柄,自以為捏住了微臣的把柄,要微臣配合她和衡王宮變……”
第一步的計劃,就是利用建文帝強硬手段削藩,引起了幾乎整個皇室不滿,但又無可奈何的怨氣,找機會把矛盾擴大,讓皇室積怨到極點,讓皇室萌生換一個善待皇室,願意和皇族其他成員共享富貴的新皇帝的念頭。
這段時間,衡王會以穩定皇室的名義,在公主姑姑們表現身為侄兒的孝心,以及和邊關其他藩王們示好,以贏得支援。總得來說,就是建文帝唱黑臉,他負責唱紅臉。
第二步,明年是建文元年,啟用新國號,大赦天下,放大批老宮人和恨嫁的宮女們出宮,以示新帝恩典,然後胡善圍藉著補充新人的名義,利用權職,將大批衡王秘密收買豢養的死士們弄到後宮待命。
第三步,太后設家宴,邀請帝后,衡王等等家人團圓,席間死士們喊出為自焚的湘王全家復仇的口號,刺殺建文帝和兩歲的太子,然後自盡。
第四步,按照高祖皇帝在《皇明祖訓》裡的繼承規則,父死子繼,若無子,則兄死弟繼,太后出面主持大局,支援二兒子衡王繼位,由於衡王和皇室關係良好,公主藩王們喜聞樂見溫和派衡王繼位,必定全力支援衡王。
衡王登基,立刻恢復慶成郡主的封號,重新封慶陽公主,並且恢復五個廢為庶人,囚禁在鳳陽的皇叔們——只是恢復封號,賜還王府宅邸和財產,但是王府的府兵制度不會恢復。如此一來,衡王實行溫和的削藩政策,穩定朝局……
後宮西長街地陷,掃地的宮人第一個報給後宮大管家胡善圍知道,胡善圍趕到現場,發現鐵碑剛好陷入大坑,深不見底,於是向太后和衡王秘密進言:
首先發動親信在朝野內外製造高祖皇帝九泉之下死不瞑目,以鐵碑陷入地基的天象來示警,暗示建文帝德行有虧,不敬高祖,把對建文帝的怨恨氣氛搞起來。
如果建文帝以強硬手段壓過此事,那麼就開始“補一刀”。
在宮外鑄造出一個一模一樣的鐵碑,偷偷放在湘王府遺址,以此再次掀起民間和皇室的怨氣,詆譭建文帝的名譽。勢必讓建文帝從眾望所歸的皇位繼承者,變成眾矢之的,就連九泉之下的高祖皇帝都極其失望不滿的新皇帝。
然後衡王出面示好,安撫,以此得到皇室的好感,如此一來,就順利完成了逼宮的第一步。
建文帝聽完胡善圍的陳述,震驚、失望、害怕、憤怒等等情緒,猶如一把把刀子捅向他的心臟。
原來現在的母慈子孝都是假象,為了迷惑朕、麻痺朕,怎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這樣?朕平生第一次違抗高祖皇帝的命令,為母親攔住了那壺鴆酒,母親為何還要致朕於死地?
建文帝對母親是有感情的,他本能開始否認,喃喃道:“太子……太子還那麼小,是太后的親孫子啊,她怎麼捨得對一個話都還說不清楚的孩子動手。”
胡善圍說道:“因為陛下若駕崩,兩歲太子登基,必有馬皇后垂簾聽政,輔助太子,太皇太后聽起來地位很高,其實還不如太后有權。”
沒有丈夫、沒有太子,馬皇后就只是一個寡婦。
建文帝還是不肯相信殘酷的現實,“你到底有什麼把柄在太后手裡?居然配合太后和衡王逼宮!”
胡善圍說道:“因為太后對微臣說,高祖皇帝駕崩之前,要範尚宮賜給她一壺鴆酒,以絕後患,但是皇上中途攔截了這壺鴆酒,要範尚宮保密,範尚宮答應了。但是皇上擔心範尚宮將他抗旨的事情捅出去,若被天下人、尤其是藩王們知道了,必定會威脅皇上的帝位,為了以絕後患,皇上假意答應範尚宮出宮,製造沉船事故,將她淹死在江中。為了滅口,還逼賜酒的王典正寫下遺書,上吊自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