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除了常家,鄭國公太夫人藍氏的親弟弟,是涼國公藍玉——大明目前最出色的中年將領,在北伐捕魚兒海戰役中取得大勝,洪武帝把藍玉比作衛青,從侯爵升為國公,是大明最年輕的公爵大人。
鄭國公夫人馮氏還是宋國公馮勝之女,馮勝是沐春的叔外祖,沐春的親舅舅馮誠是郢國公——也就是說,除了藍家,馮家也是天然支援朱允熥的。
沐春從小父親不愛,舅舅不喜,宋國公馮勝總是催他討好父親,搞定世子之位,所以沐春不喜歡馮勝。
沐春不想捲進東宮儲位之爭,尤其是在洪武帝已經封了朱允炆為皇太孫的情況下表態,他又不傻!
洪武帝的決定是別人施壓就能改變的嗎?
洪武帝在他闡述雲南治理若干意見時,並沒有接茬說同意或者不同意,而是談起了皇太孫朱允炆,說“皇太孫要是你一半見識,就不用朕為他發愁了”這種話。
沐春立刻警覺起來,他意識到皇上是在試探他對新皇儲的態度,於是連忙撇清了自己,說他在十五歲的時候是一灘爛泥,不如皇太孫朱允炆一半見識。
沐春的反應簡直完美,看來平時和舅舅家關係不好,也不全是缺點,現在朝局敏感時期,保持距離,關起門過自己的日子才安全。
這也是胡善圍叮囑沐春的基本規則,不要和洪武帝對著幹,這個年老的帝王習慣要掌控一切,年紀越大疑心病越重,所以從一開始,胡善圍就斷定儲君絕對不會在兵強馬壯的藩王們中產生。
原因很簡單,藩王們不好控制,而且有可能把洪武帝變成太上皇的危險。
所以,儲君會在東宮兩個十四五歲的少年中產生。
皇長孫朱允炆,繼室嫡子,外祖家呂家,世代書香,是朝廷中等文官。
皇次孫朱允熥,原配嫡子,外祖父是鼎鼎大名的開平王常遇春,除了常家,宋國公馮勝,涼國公藍玉,以及常遇春以前倖存的老部下們大多已經封了侯爵或者伯爵,勢力強大,且掌控著大明至少一半的兵權。
選誰當皇太孫?胡善圍對洪武帝實在太瞭解,肯定是朱允炆,因為朱允熥背後的靠山勢力盤根錯節,實力強大,而朱允熥資質平庸,年紀又小,很容易被背後勢力所控制,而不是去控制勢力。
如果把大明江山交給朱允熥,朱允熥形同傀儡,將來龍椅上的人說不定要改名換姓。
洪武帝絕對不會容許這種情況發生,所以在別人看來,選朱允炆實在令人費解,但在胡善圍看來,這幾乎是必然。
所以胡善圍要沐春時刻警惕,千萬不要站錯了位置,不要管儲君是否合理,只要洪武帝選誰,他就要支援誰,反正都是老朱家的人當皇帝。
兩人還沒成親,沐春就聽老婆的了,故他立刻透過了洪武帝的試探。
果然,如胡善圍所料,洪武帝確定沐春和馮家毫無瓜葛,對皇太孫朱允炆寄予厚望的態度之後,立刻同意了沐春的請求。
“你的建議很好,但是雲南一個地方改變科舉制度和官員的選拔,不是朕一張嘴就能做到的。需要禮部、吏部等部門共同擬定章程,你先去鎮守雲南,等他們討論好了具體辦法,敲定規則細節,朕就會立刻批准頒佈,趕在開始考試前實施。”
沐春大喜,“謝皇上恩典,此舉關係雲南千年百年的大計,微臣定會好好推行下去,解決雲南底層流官不足的的問題。”
孝陵。
沐春和胡善圍道別,“二十七個月很快就會過去的,皇上已經同意我的雲南科舉自治的建議,這會培養出好多與雲南當地的人才,這是我未來工作的重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雲南以後有那麼多熟悉當地實際情況的好官,我就可以放心大膽的讓爵給二弟沐晟……到時候我們就……嘿嘿,你打算什麼時候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