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她明明和胡善圍結了不少怨,她在代掌後宮大權遇到重重阻攔之後,她又能不計前謙,跑去孝陵三顧茅廬,把胡善圍當成寶貝似的請到後宮,並且毫無保留的相信胡善圍,言聽計從。
就這樣匆匆九年過去,郭寧妃經歷了脫胎換骨的改變,成了現在的郭貴妃。她變得聰明、會辦事、可以承擔一國之母的責任,她懂得用計謀了,在和太子同歸於盡時,還會用小手段把胡善圍從災難裡撈出來,用孝陵做庇護。
現在,胡善圍還是胡司言,而郭貴妃成了棺材裡一具冰冷的屍體,藏在孝陵地宮孝慈皇后棺槨的旁邊。
一個月後,郭貴妃才薨,繼懿文太子後,宮中又要舉辦葬禮。
洪武帝擬定諡號為“端敬”,繼廢為庶人的胡貴妃、成穆貴妃孫氏、慧賢貴妃李氏之後,端敬貴妃郭氏成為了第四個死去的大明貴妃。
洪武帝命禮部效仿當年備受尊敬的成穆貴妃孫氏的葬禮來風光大葬端敬貴妃郭氏。
不僅如此,洪武帝還下了詔書,下令所有就藩的藩王們全部回京,而且必須連著王妃孩子們全家都來參加端敬貴妃郭氏的葬禮。
朝野震驚,議論紛紛,以為懿文太子死了,洪武帝要從成年就藩的藩王們中間選一個親王立為國儲,所以藉著端敬貴妃郭氏的葬禮,召集藩王回京,以備挑選。
皇上六十二歲了,必須早立國本,定下新的太子,否則會引起國家動盪不安。於是乎,所有藩王們都拖家帶口、日夜兼程趕到京城,生怕來晚了,扣上不孝的帽子,失去登頂儲位的可能。
一個月之內,所有藩王們到齊了,按照新喪制,諸子要為庶母守一年齊衰孝期。郭貴妃不同於以外的三個貴妃,郭氏出身名門,如果活的長一些,就當了大明皇后,郭家有兩個國公,一個侯爵,一個駙馬,一個王妃,妥妥的大家族。
所以端敬貴妃葬禮上,藩王們比賽似的哭泣,就像哭自己親孃。
葬禮結束後,洪武帝對藩王們嘆道:“朕老了,你們的十弟魯荒王、大哥懿文太子,還有庶母端敬貴妃郭氏相繼離朕而去,朕很是寂寞,這次你們帶著孩子們來京城,好些孫兒孫女朕以前都沒有見過,朕想好好彌補,多些時間和他們相處,以慰藉朕這顆千瘡百孔的心,你們藩地事務繁忙,尤其是鎮守邊關的幾個藩王,你們先和王妃一道回去,留孩子們在這裡陪朕說說話。”
親爹提出含飴弄孫的想法,當兒子誰敢不答應?
不答應就是不孝,不孝就和儲位無緣了。
而且留孩子在京城,還能幫親爹說幾句好話。於是藩王們爭相答應,把孩子留在京城,替自己盡孝道。
待藩王和王妃陸續回到藩地,洪武帝突然宣佈立皇長孫朱允炆為皇太孫,確定國本儲位!
立了皇太孫之後,洪武帝留下了諸位藩王們的嫡長子或者世子,留他們在京城讀書學習,陸續將其他孫兒孫女們送回藩地。
其中,洪武帝將實力最強的燕王四個孩子留在京城,分別是燕王世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三女安成郡主,四女咸寧郡主。
冊封皇太孫和自家孩子被扣留京城的訊息幾乎先後腳傳到各地的藩王府,藩王們這才明白親爹為了鞏固皇太孫的位置,下了好大一盤棋!
我們都被騙了!父皇從頭到尾就沒有打算從我們兄弟中選擇太子!父皇從頭到尾就定下了國儲就是皇長孫朱允炆!
偷雞不成蝕把米,太子之位沒撈著,還把孩子給搭進去了。
大明各個藩王們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鍾粹宮,胡善圍聽到這個爆炸性的訊息,眉頭都沒抬一下,對著端敬貴妃郭氏的遺像嘆息:“聽見了嗎?天家無情,皇上會榨乾每一個人的利用價值,連死人都不放過,皇上藉著你的葬禮,搞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