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0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王聽了,如獲知己,“唉,可惜我殺敵無數,英勇善戰,居然比不過一個瘸子。”

“殿下何出此言?”紀綱似笑非笑,“殿下以前在皇上心中的確不如太子,但是現在,殿下掌握著京城防務,太子的人幾乎全軍覆沒,要麼關在詔獄,死的死,熬的熬,要麼被貶斥出京,可見殿下在皇上心目中的位置已經超過太子了。”

漢王大喜,“果真如此?”

“我們是什麼關係?微臣能騙漢王殿下?不過——”紀綱話題一轉,“殿下現在雖然已經逆襲了太子,但依然在某人之下,離殿下的目標,還有一步之遙。”

漢王笑容凝滯,“誰?”

紀綱:“皇太孫。只要有皇太孫在,無論太子是被廢還是自廢、退位讓賢,都輪不到殿下啊。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殿下辛苦隱忍多年,多少算計,結果被皇太孫摘了果子。”

“是他啊。”漢王表情立刻輕鬆起來,“我還以為你說的是——”

漢王頓住了,沒有往下說。

漢王以為紀綱說的是三弟趙王朱高燧。三個兄弟,父皇最欣賞漢王,但是最喜歡老三。畢竟老三最

小,父母喜歡小兒子的居多。

趙王去年休了原配,娶了黔國公沐晟之女為繼室。趙王妃沐氏臘月時生了一個兒子,已經三十而立的趙王快要高興瘋了,派人來京城報喜。

聽到這個好訊息,永樂帝難得露出了笑容,厚賜了趙王府以及親家黔國公沐府。

趙王一直鎮守在北京,而大明遲早要遷都到北京,趙王在北京根基深厚,漢王自愧不如。

而趙王本來有聖眷在身,現在又有了黔國公沐晟這個實力強大的邊疆大臣當岳父大人,漢王對三弟不禁心生忌憚。

漢王沒有把皇太孫朱瞻基當回事,說道:“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朱瞻基因是東宮嫡長子才封的皇太孫,東宮沒有了,皇太孫宮自然也沒了,他才多大,毛都沒長全呢,東宮太子好歹監國兩次,有實力有威信,皇太孫宮就像過家家似的,他有什麼本事和我抗衡,他若識相,就和他爹一樣自請廢去儲位,他若不識相……呵呵,就別怪我欺負大侄子,使出手段了。”

就像當年還是藩王的永樂帝不理解高祖皇帝為何立大孫子朱允炆為儲君一樣,現在的漢王也不會明白永樂帝其實偏向大孫子朱瞻基。

看著漢王志在必得的樣子,紀綱心中冷笑:坐山觀虎鬥,又有好戲看了。

第257章 貼膜

三兄弟,必有一憋屈。

這個憋屈的基本都是老二,因為老大是頭一個孩子,在繼承權上享有天然優勢和資源。老三是老小,天然得父母憐愛。夾在中間的老二不上不下,資源不如老大,寵愛不如老三,因而一般老二也是最努力的。

漢王就是如此,靖難之役,三兄弟裡,老大老三都在北京,只有他一個人跟著父王四處打仗,顯示出過人的軍事天賦,還幾次救了父王脫困,那時候是他們父子關係最好的時候。

永樂帝甚至還對他說:“努力啊,世子身體不好。”

漢王就是那個時候起,對大哥起了取而代之之心,覺得父親是想讓自己當繼承人的。

永樂帝:老二,你真的想多了……

現在,漢王好容易鬥贏了太子,逼得太子像縮頭烏龜似的在東宮閉門不出,就連最最信任的老師解縉凍死在雪地裡,太子都一聲不吭,日子照常過,嘴巴嚴的像河蚌,一個求情的字都蹦不出來。

然而,紀綱的示警,讓漢王有了新的敵人,皇太孫。

皇太孫今年才滿十五歲,沒有任何勢力,漢王有些看不上眼,覺得自己是長輩,又兵強馬壯的,和大哥三弟爭一爭他會全力以赴,但是去欺負一個孩子,沒甚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