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5節,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陵夷,令爾等憤悒於地下,興言痛悼,迫切予心。”
唸到動情處,朱棣乾脆當場脫下蟒袍,將緙絲的長袍扔進火堆,付之一炬!
眾人頓時震驚了!
朱棣說道:“將士於予情義深厚,予豈能忘吾焚此,亦示同死生,死者有知,鑑予此意。”
蟒袍既焚,朱棣撫屍大哭,將士們也皆放聲大哭。張玉的兒子張輔也是一位猛將,他跪在朱棣前面擦著眼淚說道:“人生百年,終必有死,而得主人哭祭如此,夫復何憾我等當努力,上報國家,下為死者雪冤。我願意戴孝出征,為父報仇!”
朱棣親手扶起了張輔,大聲高呼道:“出征前道衍禪師占卦,說‘師行必克,但費兩日’,雙日為‘昌’。東昌之戰,張將軍殉國。但是東昌之後,我們定無往不勝,師行必克!”
朱棣振臂一呼,燕軍鬱積的憤懣之氣立刻轉化為了鬥志,和為張玉等同袍報仇雪恨計程車氣!紛紛高呼道:“師行必克!師行必克!”
建文三年,二月,朱棣東昌大敗之後立刻出徵,乘著天氣寒冷,南軍水土不服之際,反攻盛庸,盛庸觸不及防,連連敗退,朱棣接連攻下了廣平,大名等地,一路勢如破竹。
京城。
且說平燕大將軍盛庸得勝的訊息傳到京城,滿朝文武百官大喜,建文帝重賞盛庸,恰逢即將除夕,建文帝歡喜不已,終於可以過一個安穩年了。
有人歡喜有人愁。
譬如被革職回家的曹國公李景隆和魏國公徐輝祖。盛庸大獲全勝,在東昌重創燕王朱棣的喜訊將兩位前任元帥比到泥地裡去了。
朝野紛紛議論,說徐輝祖和李景隆乃虎父犬子,玷辱了父親徐達和李文忠的威名。
徐輝祖在家裡借酒消愁,並沒有注意到弟弟徐增壽又悄悄跑出去了。
南朝金粉,十里秦淮。
精緻的畫舫之上,兩個絕色女子一左一右,頻頻勸酒,李景隆不耐煩的將酒杯撥到一邊,“你們家新選的花魁呢?收了爺的銀子,怎麼還不上來陪爺!”
一個陰陽怪氣的聲音傳來,“喲,曹國公好心急,奴家來也!”
見到此人,李景隆微微吃驚:“你怎麼知道我在這裡?”
來人笑道:“你我是酒肉好友,年輕時就在花樓裡爭花魁,爭風吃醋打過無數次架。聞得秦淮河選出了新花魁,當然知道你會來一親芳澤哈哈!”
李景隆隨手抓起酒杯砸了過去,“徐家二小子!你還有臉見我!”
來人正是魏國公府的二爺徐增壽。酒液溼透了鞋面,徐增壽也不惱,笑嘻嘻的坐在李景隆身邊,屏退眾人,親自倒了一杯酒,“我來晚了,自罰三杯。”
李景隆怒道:“還要臉不?我又沒請你來!”
徐增壽笑道:“我想見曹國公你,沒臉也要來見一見。”
言罷,徐增壽三杯酒下肚。
李景隆的火氣尤在,“你這小子不夠意思,咱們兩人幾十年的老交情了。結果我和你妹夫朱棣打仗,你明面上去幫我勸降,其實是拉偏架,幫倒忙!”
徐增壽說道:“李景隆,事到如今,你已經失去了君心,朝野上下那個不嘲笑你無能懦弱,葬送了六十萬大軍——”
李景隆怒道:“胡扯!那十萬應該攤在你大哥頭上!”
徐增壽無奈的攤了攤手,“可你是主帥嘛,這黑鍋你怎麼也甩不到我大哥頭上去。其實我打心眼裡為你和我大哥鳴不平。不是你們弱,而是我妹夫朱棣太強悍了,天時地利人和,你再有本事,也鬥不過天意啊!”
李景隆呵呵冷笑道:“別吹牛了,盛庸剛剛取得了東昌大捷。燕王大敗。”
徐增壽笑道:“不出一個月,我妹夫就會反敗為勝。”
李景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