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1節,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京城,燕王府。

徐妙儀聽到李善長謀反案滿門抄斬的判決,先是一怔,燕窩粥喝到一半,就擱在案几上,即將報仇雪恨了,可是心中並沒有預料的喜悅。

許久,徐妙儀問道:“還有呢?”

朱棣說道:“李家黨羽皆被剪斷,他們對我們已經造不成任何實質的威脅。”

徐妙儀搖搖頭,“我問的不是這些。既然李善長已經認罪服誅,那我的外祖父謝再興謀反案應該沉冤得雪了,有恩報恩,有仇報仇,謝家人九泉之下,不應該再揹負著謀反的汙名。”

朱棣扶著徐妙儀坐下,“李善長的認罪書裡並沒有提及謝再興案。”

徐妙儀頓時心浮氣躁,將丈夫扶在肩頭上的手拍開了,“為君則諱!為長者諱!為尊者諱!所以謝家活該去死,活該一輩子揹負骯髒的虛名嗎?明明毛驤問出了實情,書房的書信和賬冊等證據也交給了皇上,可是皇上就是不承認!我的外祖父對皇上忠心耿耿,甚至葬送了整個謝家!皇上不是自詡時刻反省自己的明君嗎?”

“天干旱了,他下罪己詔;地動了,他下罪己詔;星象異常,他也下罪己詔!為何面對冤枉死去的謝家人,他就閉口不言了呢?”

徐妙儀剛剛受過表哥朱守謙的打擊,朱棣本以為李善長倒臺是個好訊息,可是謝再興之死是父皇的逆鱗,只要父皇不鬆口,誰也無法為謝家翻案。

這件事猶如一道橫在妻子和父親之間的鴻溝,矛盾永遠都不可調和。朱棣在中間受了無數夾板氣。今天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

朱棣沉默,沒有辯解。他可以精心佈局八年,步步為營,把宿敵李善長逼到死地,保護妙儀。

可是父皇……那是一國之君,也是他的父親,父親的確做錯了,可身為一個藩王,他真的無法改變這個結局。

朱棣說道:“你生氣了,朝我來吧,不要氣壞了身體。”

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是為人夫君的基本原則。何況小打怡情,大打更怡情,離開沙場半年,這身銅皮鐵骨也該練練了。

徐妙儀順手拿起了雞毛撣子,揮在手裡虎虎生風,朱棣紋絲不動。

但是他始終盼不來考驗,雞毛撣子停在脊背半寸,徐妙儀輕輕一嘆,棄了“兵器”,說道:“對不起,我不應該對你發火。你對付李善長,已經幫我報仇雪恨了,是我不知足,奢望太多,對你求全責備。”

徐妙儀靠在朱棣的胸膛上,指腹溫柔的划著他薄唇的輪廓,都說男人唇薄,冷酷無情,可是她的丈夫有著比海還深的柔情,他默默為她打算,為她改變,她固然厭惡洪武帝,可是她也深愛他的兒子。

朱棣將妻子的手按在胸口,“還沒有到塵埃落定的時候,我不會放棄的。路都是人走出來的,我們還有將來。”

錦衣衛詔獄。

昏死的李善長在疼痛中醒過來,他疼得腦袋都發木了,呆滯的雙眼環視著四周的鐵柵欄,回憶起了往昔:生於書香門第、讀書、科舉、做官、忍受眾人的嘲笑投靠匪類紅巾軍,認朱元璋為主公、輔佐主公三分天下、滅了陳友諒,張士誠,大明建國、北伐元朝,一統天下……

然後封公拜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榮耀之極。三年後辭官告老歸鄉,八年蟄伏、重返朝堂、捲入謀反案,被燕王夫婦算計,落得和謝再興一模一樣的下場。

算了,功過是非,自有後人評說。

李善長閉上眼睛,如今舌頭被割斷,他無法遊說任何人,只能等死了。

詔獄的大夫捏起他的下巴,往斷舌上敷了傷藥,低聲說道:“燕王殿下,罪臣李善長已經醒了。”

李善長一怔:昔日淡薄名利的四皇子現在手眼居然都伸到了錦衣衛詔獄?呵呵,燕王前途無量啊,皇室以後有熱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