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能出口糧食了?
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5章 能出口糧食了?,人在南宋,我與蒙古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地上交來的秋糧稅,按趙與芮要求,有部份是直接存放在當地的國庫糧倉中,為有部份是運到這裡,然後往長春方向轉移。
此時趙與芮正盯著一艘三千石大型糧船往黃海方向去,自己看的也是心神有些激動。
登基九年多,他的成就也算有目共睹,至少把南宋這個國家機器,完整順利的運轉起來了。
“陛下。”就在這時,身後有人向他叩禮。
趙與芮轉身,卻是從四川來的郭正孫。
郭正孫之前是四川制置副使。
現在孟珙還在西夏境內沒回,同時負責組建新的寧夏制置司。
郭正孫這次隨四川的糧船進京的。
四川在南宋時期是朝廷的大糧倉,每年向朝廷上交上百萬石糧食。
在趙與芮手上打擊地主之後,朝廷糧稅更高,現在每年能向朝廷上交兩三百萬石糧,是納稅大戶。
郭正孫運著糧到臨安,回去時會帶著大量的器具物資,軍械裝備,甚至各種人員。
見郭正孫到了身前,趙與芮揮手示意他免禮。
郭正孫身後還跟著兩個軍將,都是四川土司中的正將。
皇帝趙與芮專門召見了兩個,表示了嘉獎,並對土司重重的賞賜。
南宋四川土司也好,明朝的四川土司也好,都是為朝廷出過重力的,後面都是宋明亡國之後,才投降元和清,所以這會肯定得給予肯定。
“孟珙目前還在西夏,四川上千萬百姓,就全靠郭制置了。”
“這是臣的本份,臣定然竭盡全力--”
兩人說了幾句場面話,趙與芮話題一轉,問四川現在有多少糧倉,有多少大的,有多少小的,能儲倉多少。
趙與芮非常重視糧倉建設,畢竟隋朝的糧倉太有名了,一個糧倉能用幾十年。
郭正孫馬上道,當年崔制置已經打下基礎了。
崔與之兩次擔任四川制置使,這傢伙出名的喜歡建糧倉,在四川時建了幾十個,大的能積糧三十萬石。
在揚州時又建了十二個,受他影響,加上趙與芮的重視,孟珙和郭正孫也是在四川大建糧倉。
到目前為止,四川全省大小糧倉超過兩百個,全年儲積糧草超過三百萬石,四川每年的上稅,除了轉運臨安一百萬石外,其餘兩百萬石都是就地儲藏在當地各糧倉。
每年存新糧,用舊糧,朝廷錦衣衛和兵部、戶部,全年派人在各地巡查糧庫存糧情況,以保障糧草。
趙與芮聽到四川能存三百萬石,還是比較滿意。
所以這事只要朝廷重視,皇帝重視,還是能幹起來的。
崔與之在四川主政時,只有他自己重視,他一個人能在四川儲糧超八十萬石,存錢超千萬貫。
移交給下任制置使鄭損時,就有這麼多,一分錢都沒帶走。
但鄭損再移交給下任制置使時,糧一半不到,錢只餘十幾萬貫,同樣當制置使,這差距就出來了。
接著郭正孫說四川的糧有點用不完了,再這樣舊糧要越來越多。
因為四川存糧主要有兩個作用,一個是像明朝一樣當餉銀髮,一個是軍隊和官府部門自吃。
孟珙在四川原本練了接近二十萬兵馬,這些兵馬一年用糧就達七八十萬石,加上其餘發餉和官府自用,約合計要用到一百多萬石。
現在朝廷大量官軍被調往西夏,而西夏那邊主吃牛羊,用不到這麼多糧。
趙與芮的大宋,只要沒有特別嚴重的天災,百姓們都不會缺糧的,大宋朝廷用糧最多的地方還養軍隊和工匠等各類人員。
如今趙與芮把軍隊,工匠,甚至郎中,教書先生,都有往西夏徵調的,四川本地用糧就大大減少。
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