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能出口糧食了?
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5章 能出口糧食了?,人在南宋,我與蒙古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基本就是各地貴族豪強們自制,大夥都是各管各,有時可能相鄰的幾個城,會有幾個不同的勢力存在。
這讓宋軍鑽到了空子,經常用同樣的手法攻城各種小城。
元貞元年二月底,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行軍,沙德爾和鄭大根帶著僅存的七百多宋軍來到波斯東南角下的薩拉萬城。
這邊距離阿拉伯海約四百多里,東面就是庫特布·沙希王朝(巴基事坦),因為其三任皇帝都是奴隸出身,又叫奴隸皇朝。
現任皇帝叫沙姆斯-烏德-丁·伊勒圖特米什,出身於貴族家庭,後被賣為奴隸。
1211年在艾巴克逝世一年後自其子阿拉姆沙手中接管了王權。繼任後克服重重困難,安定了邦國領土,並於1229年受到巴格達阿拔斯王朝哈里法穆斯坦綏爾的賜袍和冊封。
沙德爾和鄭大根走這邊也正因為沙姆斯-烏德-丁·伊勒圖特米什和穆斯坦綏爾關係不錯。
沙姆斯-烏德-丁·伊勒圖特米什是奴隸出身,接管王權後感覺得位不正,是阿拔斯王朝的穆斯坦綏爾於三年前對他進行了冊封,這讓奴隸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關係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他們帶著阿布艾哈邁原本要遞給拔都的國書,還有巴格大的阿拔斯王朝人,在奴隸王朝暢通無阻。
沙姆斯-烏德-丁·伊勒圖特米什還想召見款待來自東方大國宋人的使者,但沙德爾和鄭大根怕節外生枝,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只是沿途要了些補給。
其實這會沙姆斯-烏德-丁·伊勒圖特米什的壓力也挺大的,他好不容易得到王權,又得到阿拔斯王朝皇帝的冊封,名正言順成為奴隸王朝的皇帝,但蒙古人的兵鋒已經到達印渡河流域,他的小王朝也瑟瑟發抖,汲汲可危,很需要找個靠山。
可惜沙德爾他們沒時間理他,主要還是怕被埋伏了,直接橫穿奴隸王朝,歷時一個半月,於四月初進入吐蕃帕米爾地區,五月下旬回到疊州。
沙德爾這股騎兵,於去年五月進西遼,在中亞附近繞了一大圈後,從後世巴基事坦繞回吐蕃,前後用了一年多時間,行程接近萬里。
全軍回到疊州時,因生病,傷亡等各種原因,還有六百多人。
雖然損失巨大,但為大宋朝帶回來很多當地的一手資料,還有大量中亞附近的地圖。
----
元貞元年,沙德爾他們回到疊州的同時。
大宋京師臨安北邊的天水宗門碼頭上。
趙與芮和牛寶,全勇等幾個人正看著江面上漫無邊際的海船。
這幾天從福建,廣東,濟州島,還有江浙一帶,來了大量的海船河船。
其中一部份會穿過黃海去新建的長春城,另一部份會經水道去四川。
朝廷正大開馬力,打造各種器具,收購各種物資,源源不斷往兩個方向支援。
其中趙與芮優先保障四川,因為他要從四川和陝西方向對寧夏地區(原西夏地盤)進行支援,大宋朝現在的一百十幾萬兵馬中,他要集中最少四十萬在這片區域。
那邊將來會是大宋反擊蒙古的左路基地。
按趙與芮的設想,未來打擊蒙古可以兵分三路。
寧夏是一路,山東河北是一路,遼東是一路。
遼東可當偏軍,十萬左右就差不多了。
主攻方向還是寧夏和山東兩面。
另外在寧夏取得西夏的養馬地後,趙與芮更要把大量兵馬安排到寧夏。
將士可以就地獲得戰馬,而把戰馬運到各地,顯然比將士運到西夏要難。
今天海面上最少有七八百艘大小船隻,後面還陸陸續續從各地過來,這次來的糧船比較多。
像福建廣東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