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吳中治易
修仙綿綿無絕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章 吳中治易,穿越:落魄美人不肯當炮灰,修仙綿綿無絕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國子監是朝廷最高學府。在地方上又建立了府學、州學、縣學,此外還有社學。
幼兒啟蒙靠的是社學。
社學是設在城鎮和鄉村地區,以民間子弟為教育物件的一種屬於社會基層的地方官學。招收的學生大致是在八歲以上,十五歲歲以下的少年兒童。入學時無需經過考試,招生數額也無限制,凡願讀書者均可入學。
社學學生的前途有兩種:一種是成績優秀的可透過考試跨進府、州、縣學的門檻,做一名官辦中學的學生。他們在全體社學學生中只佔極少數;另一種是自謀生活出路。
府學、州學、縣學每年招生的名額,朱元璋親自做了規定,其定額為府學生員40名,州學生員30名,縣學生員20名。府、州、縣學每年招生一次,考生有兩大來源:一是“民間俊秀”;二是“官員子弟”。
每年招入全國府、州、縣學的學生,總數約有餘人。他們一律稱“廩膳生”,政府除按月供給他們每人“食米六鬥”外,還對他們實行免費供給以“魚肉”的伙食優惠,此外這些學生還享有免役特權,並能蔭免其家差徭“二丁”。
國子監學生稱為監生。
其來源分為五類:
一是會試落榜的舉人,稱為舉監。比如商輅就在國子監學習過。
二是地方官學的生員選拔入監的,稱為貢監。
三是一定級別以上的官員及功臣後代,稱為廕監。
四是繳納錢物而買到的監生資格,稱為例監。
五是外國留學生,大致來自高麗、日本、俄羅斯等,稱為夷生。
國子監的學生,多數都是以考進士為最終目標。
除此之外,國子監有監生歷事制,也就是實習官吏制度。
凡在監十餘年者,派到六部諸司實習吏事,並考察其勤惰。歷練三個月,進行考核,勤謹者送吏部備案待選,仍令繼續歷事,遇到官缺,依次補用。表現平常的再令歷練。下等的取消歷練資格,送還國子監讀書。
書院、族學等學校,則是民辦學校,是官辦學校的有效補充。
何敏賢有些羨慕地說:“可惜徐氏族學只收男學生,不收女學生。不然,去長長見識也是好的。”
顧月隱笑道:“誰說徐氏族學只收男學生的?徐氏族學也有女學,不過,只針對徐家女兒。”
方元芷眼睛亮晶晶:“女學都教些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