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漢王賢德,天下歸心
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4章 漢王賢德,天下歸心,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b><\/b>
朱高煦的話當然沒人相信,連他自己也不信。
但古代講究三請三拒,眾官員個個心知肚明,都不出聲了。
剛剛叫的最歡的呂震也不出聲,等著下次再來。
接著朱高煦先去孝陵東的東陵拜祭父親朱標,然後又去太廟拜祭了太祖高皇帝。
大概下午三點左右,朱高煦解散了群臣,帶著人來到龍江碼頭的一側。
這邊被官軍(討逆軍現在稱為官軍)團團守衛,幾艘大小不一船隻在江上等著。
朱高煦帶人上了艘船,很快從裡面走出一個人來,正是朱允炆。
兩人看了眼,相互一笑,走到船頭。
四周的人紛紛散開,遠離他們。
“真沒想到你會成功。”朱允炆感覺有點不真實。
當初朱高煦起兵的時候,朱允炆也認為很難成功。
“明紂王失德,不得民心,必然失敗。”朱高煦笑道。
朱允炆轉過身看著他,突然道“剛才百官都在,你不怕我突然反悔,要留下當皇帝?”
朱高煦嘿嘿一笑“皇兄仁厚,必然不會幹這種事,與其血流成河,何不瀟灑的離去。”
朱允炆長嘆,他的弱點是被朱高煦抓的死死的。
他看著海面上,久久不語,也不知過了多久,這才道“希望我的選擇是對的,皇弟領兵打仗無人能敵,做皇帝也是一樣。”
“相信我。”朱高煦很認真的道“或許我為了當皇帝是不擇手段,但是現在,以前,甚至將來,沒有人比我更適合當大明皇帝。”
“當善待百姓。”朱允炆沉聲道。
“定當如此。”
“當永不加賦。”朱允炆又道。
朱高煦看著他,突然跪下,臉上露出敬意,恭敬的趴伏在地道“臣弟,遵旨。”
這是他穿越以來,第一次誠心誠意跪拜別人。
無論朱允炆在靖難中表現的如何無能,朱高煦都肯定的認為,他或許不是個合格皇帝,但肯定是個好人。
朱允炆上前重重的把他扶起來。
“為兄已經做到了答應你的事,高煦答應為兄的事呢?”
朱高煦向後揮揮手。
不一會,船後有了聲音響起。
兩人一起回頭。
只見一個長的極為漂亮端莊的女人,手牽著一個小孩。
“陛下。”馬恩慧淚如雨下。
“皇——恩慧——”朱允炆動容道。
再看著那孩子,他激動的不能自已。
這小孩正是朱允炆的次子朱文圭,此時才六七歲,原歷史他一直被囚禁在鳳陽,到戰神明英宗復辟後,大概感同身受囚監的日子,這才放他出來。
當時朱文圭已經五十多歲,卻連牛和馬都不認識。
如今皇帝變遷,歷史已改,小小年紀的朱文圭,不必再承受更大的苦難,但他現在並不認識自己的父親,表情拘謹的遠遠看著父親,一臉欣奇。
朱允炆緩緩走過去,看著兒子純真的小臉,終於沒再忍住,失聲哭道“文圭”。
朱允炆一家三口抱在一起,泣不成聲。
朱高煦走下船,岸邊站著好多人,打頭的兩個看起來和朱允炆挺像的,這邊正是同樣被關在鳳陽的朱允熥、朱允熞兩兄弟。
建文帝還有兩個弟弟活著,群臣們都知道,但剛才沒人提,更沒人提朱高煦應改名朱允煦的事。
因為大夥知道,現在長幼和姓氏不重要,重要的是誰手裡有兵和刀。
“兩位兄弟帶家人先去舊港,哪裡雖然遠了點,但氣候變化較小,比較舒適,可安享晚年。”
兩兄弟這會年紀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