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當皇帝,一定要夠狠(初四加更)
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2章 當皇帝,一定要夠狠(初四加更),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二百三十萬兩。”夏元吉攤攤手:“打一仗就沒了。”
他特別注重說了那個“一”字,這是提醒朱棣,陛下你再打一仗,就沒錢了。
“。。”朱棣。
夏元吉見朱棣那模樣,只好道:“今年夏糧,還有很多地方沒有收上來,江南一帶,都在拖延。”
群臣譁然,這又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事情。
今年的夏稅,各地都在拖延。
為什麼啊?
因為在打仗啊。
夏元吉不說還好,朱棣一聽,感覺更要跑路了。
江南這些士紳不靠譜,都是支援逆子的。
朱棣想了想,揮揮手:“此事容後再議,退朝。”
當天廷議匆匆結束,朱棣事後,回到武英殿,召集了姚廣孝等一群心腹密議。
今天的武英殿人比較多,朱棣召集了姚廣孝、袁珙、譚忠、王聰、徐理、唐榮、房勝、房寬、鄭亨、郭亮等人。
火真和王聰敗退湖廣後,先退長沙,後退武昌,然後王聰被朱棣召進京,兩人近五萬兵馬被火真帶著,留守襄陽和承天府,策應武昌西翼。
張武現在還和宋晟在一起,退往關中,暫時也不敢回來,朱棣也沒讓他回來。
成安侯郭亮在靖難後,駐守昌平。
武安侯鄭亨在靖難後先守北平,後駐守宣府。
思恩侯房寬在靖難後,還是駐守大寧。
富昌伯房勝靖難後,駐守保定。
武康伯徐理靖難後,駐守北平。
這些人在靖難中的地位不能和朱能張玉比,更不能算燕王心腹,但漢王突然起兵,朝廷在各省大敗,損失折將不說,朱棣手中可用的將領也不多了。
而且靖難後,這些人遠離京師,與漢王交往不多,且一直駐過朱棣的老巢北平方向,所以也慢慢成為朱棣心中信的過的人。
其中房寬的年紀有點大,與張玉同一時期的,歷史上再過兩年就要去世,所以現在也算老將,身體不算好。
但朱棣已經沒什麼人可能,只能先把這些人用起來。
此時朱棣正靜靜坐在原地,也沒說話,好像在考慮什麼。
大殿裡有些安靜,諸將面面相覷,也不敢出聲。
袁珙正在看每個人的臉,似乎在看面相。
姚廣孝低頭垂眉,好像睡著了一樣。
許久之後,朱棣緩緩睜開眼睛,姚廣孝同時受到感應,也睜開眼睛,看向朱棣。
朱棣似乎心情不錯,並沒有大敗後的氣急敗壞,好像回到靖難時的那般從容。
當初貴州大敗時,朱棣是最生氣的,當時聽到訊息時,狠不得手中有把刀,直接先砍個人才能洩憤。
到廣西再敗時,朱棣氣的說不出話,一夜頭髮白了很多。
等到四川再敗的訊息傳來,朱棣都好像習慣了。
原來失敗也會習慣的。
所以現在看起來朱棣似乎沒以前生氣,但姚廣孝知道,這會宋晟張武要是敢跑回來,估計會被朱棣一巴掌拍死。
即便朱棣知道是瞿能的反水導致官軍大敗,他也肯定實在無法接受。
“今天你們也看到了,文官們不贊成回北平。”朱棣緩緩道。
眾將不置可否。
大夥都知道朱棣想遷都,但現在這種情況,還在打仗的時候遷都是很影響士氣的。
說好聽叫遷都,說難聽就是跑路。
這種事一般皇帝做不出。
但他們不明白為什麼看起來雄才偉略的朱棣能做出來。
如果朱高煦在的話,就能說出原因。
因為朱棣臉皮厚。
他不會在意別人的目光和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