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太子的憤怒
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0章 太子的憤怒,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出現,要到大明戰神明英宗時才封。
所以長沙沒有宗室,朱能和火真想來想去,還是退往武昌。
此至,湖廣嶽州以西,包括長沙先後落下朱高煦手中。
朱高煦把主力移到常德,官軍則在荊州、嶽州佈置防線,雙方在洞庭湖,隔河對恃,暫時都沒有大的動作。
官軍在拼命從四面八方調派兵馬,準備下一次的決戰,而朱高煦則慢慢穩住各省的統治,訓練精銳,徵調糧食和民夫,同樣準備著。
明明還算酷夏,京師的九月卻到處都是涼意。
去年這個時候,朱棣還在朝廷中商議京師北遷的事情,但現在,除了遷都,還有漢王造反的事情,兩件大事,弄的京師官員焦頭爛額,或者說,弄的朱棣焦頭爛額更好。
靖難後的永樂元年,(1403年),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稱,燕京北平是皇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安徽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
明成祖於是大力擢升燕平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為北平府,改北平府為順天府,稱為“行在”。同時開始遷發百姓以充實北平;被強令遷入北平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戶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十餘萬。
這件事,當時就搞民間怨聲載道,老百姓苦不堪言。
但自明朝立國以來,老朱家就喜歡幹這事。
朱元璋當年遷江南蘇州富戶到鳳陽,到其他地方,也是動則遷數萬,十餘萬的。
大明百姓在他們眼裡,特別是富商在他們眼裡,和豬羅沒區別,想往那遷就往那遷。
偏偏這時候的商人和富戶還很聽話,因為他們的地位還排在農民之下。
你要到了明朝中後期的時候,地主階級比較囂張,那時再想這麼遷,可沒這麼容易。
到永樂四年,即今年一月,朱高煦還沒有起兵前,朱棣又下詔以南京皇宮為藍本,興建北平皇宮和城垣。
朝廷在北平前後投入了近千萬兩白銀和大量的人力物力,幾乎把戶部的財政給掏空了。
這才剛動土開工幾個月,朱高煦突然反了。
原歷史上,到永樂七年,朱棣以北平為基地進行北征,同時開始在北平附近的昌平修建長陵。將自己的陵墓修在北平而不是南京,證明明成祖已經下定決心要遷都。
可現在朱高煦突然反了,原本朝廷諸臣也沒多少在意的,畢竟朱棣實力擺在哪,那有兒子打過老子的。
不料進入八月後,朝廷在貴州慘敗,廣西慘敗,四川慘敗。
三個省三場大戰,全部慘敗收場,前後損失官軍五六十萬。
此消彼漲之下,漢王朱高煦的兵馬,聽說已經超過一百萬,且牢牢控制著西南諸省,和大明朝廷形成了分庭抗禮之勢。
進入九月後,朝廷三場大戰的慘敗,已經傳遍天下,形勢對於大明朝廷極為不利。
更要命的是,這個時侯朱高煦又提出給天下官員加俸祿翻倍。
朱棣即位後,先徵安南,又建北京皇城,兩件大事投入上千萬白銀,國庫幾乎掏空,朱高煦選在這個時侯加薪,真是殺人誅心。
九月初二,又是上朝的一天。
夏天天亮的早,太陽還沒升起來,一眾大臣已經來到皇城門外。
人們三五成群,都在竊竊私語。
太子朱高熾默默的站在姚廣孝和袁珙身邊,這兩人在漢王起兵後,上朝也勤快起來,基本每次都來。
因為姚廣孝和袁珙不受眾大臣歡迎,所以之前太子更喜歡和楊士奇、楊榮等內閣成員站一起。
但這幾天,太子有點心事,一直想找機會問問兩人,所以今天專門和兩人站的近。
朱高熾一邊暗自思索著,一邊打量群臣。
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