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8章 露出獠牙的皇帝,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臣在。”工部尚書宋禮趕緊上前。

“朝廷最近有點小錢,朕想疏通會通河。”朱高煦想幹原歷史上朱棣一樣幹過的事,疏通運河,打通江南到北平的漕運。

“啥?”夏原吉一聽臉就黑了,剛剛還喜笑顏開,瞬息黑了臉。

“陛下,休養生息啊。”夏原吉直接叫了起來。

他現在不叫沒錢,叫休養生息。

原歷史是朱棣乾的,同樣是宋禮負責,《明史宋禮傳》記載“凡發山東及徐州、應天、鎮江民三十萬,蠲租一百一十萬石有奇,二十旬而工程”。

當時主要對於河道普遍進行了拓寬,將河床又加深三尺。在南旺的南北兩方向上相勢築壩,以及時的蓄水和洩水。解決了從南旺到徐州的“七十二淺”問題。

並在沿河設定了“水櫃”,就是今天的水庫,修建有閘門和堤壩,有效調節運河的水量,明清兩代會通河一直保持暢通,與水庫的調劑又很大關係。

到永樂十三年,陳瑄督管淮河的清淤和治理,開始了開鑿清江浦工程,工程完工後,江南來的船可以直接到淮安,避免了陸運過壩的困難。

所以末來一段時間,朱高煦還是要走朱棣的一些老路,北伐可以暫停,休養生息,但是疏通河道,清理江浦,不但利於漕運,也利於軍事運輸,更可以提升各地應對災害的風險,防水澇洪災和乾旱。

而且在大明現在水師最強,並要繼續發展更強情況下,朱高煦肯定要優先幹這事。

夏原吉又道“蘇州是正在興修水利,可否等蘇州的事辦完了再幹?”

“蘇州的事都交給商人來幹,朝廷不用費心費神。”朱高煦道“朕也沒讓立刻就幹,戶部和工部一起做好調研,嗯,就是先調查好,要動用多少民夫,多少工匠,多少糧石,多少銀兩,多少時間。”

“朝廷給民夫支付工錢,鼓勵當地百姓自己報名,優先取用,這不算擾民吧,和休養生意不衝突。”朱高煦道“你們兩部先聯合做好準備,明年來春開幹。”

朱高煦最後是一錘定音,肯定要幹這事。

夏原吉臉色還是黑黑的,但也沒說什麼。

朱高煦見狀,又好氣又好笑的道“夏部堂,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臣遵旨。”夏原吉只好道。

夏原吉當然知道疏通運河,修繕江浦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只是剛到口袋還沒有捂熱的糧食和銀子又要出去,實在是捨不得。

今天朱高煦和群臣議了很多事,主要討論的是後面陸續在全國展開稅收,如果全部能按照京師的模式幹下去,明朝縣、府、州加起來共有一千四百多,以每縣府州平均收稅銀五萬計,最少也能收七千萬。

當時群臣就被這個數字給驚呆了。

但數字只是暫時的假像,真正能收多少,還得看實際情況,目前主要的大頭是紅樓稅和商業稅,以及將來要收的堵檔稅。

朱高煦將來還打算各地堵檔以同樣的拍賣行式,拍賣專門的牌照。

終中華歷史數千年,只有兩宋年收入達到過一億貫,並且是商稅收入超過農業稅,後世只有清朝末期才有工商稅收超過農業稅。

其餘所有王朝,都是以壓榨農民,農業稅為主。

所以朱高煦如果這麼幹下去,再加上海關稅等,用不了幾年,就能讓商稅等收入超過農業稅。

這可以說是一項里程碑似的進步。

朱高煦是當場下了命令,當重用忠實執行朝廷政策的官員,由都察院和錦衣衛到各縣考核查探,凡陽奉陰違,拒不執行朝廷命令的官員,斬,全家流放。

朱高煦進京師後沒殺一人,大夥開始都說仁厚,但最後在奉天殿殺了齊王朱榑後,所有人都知道朱高煦也不好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